国外博士生的学习组织创新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 学习组织 组织创新 学习资源 研究生培养模式 出处:《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为我国探索研究生创新的学习组织提供了契机。论文介绍了国外三种创新的博士生学习组织,指出了其具有的四个典型特征:重视国际化的人员构成、注重互动交流的组织过程、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组织技术、拓展人际网络的组织目标。最后从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组织形式以及研究生学习资源三个方面入手,具体探讨了国外研究生学习组织创新对于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经验启示。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aduate Education Innovation Program"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our country to explore the postgraduate innovation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ree kinds of innovative doctoral learning organizations abroad. This paper points out its four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ersonnel 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organizational process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the organizational technology combining traditional and modern. Expan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of interpersonal networks. Finally, from the graduate training model, graduate student organization form and graduate student learning resources three aspect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innovation of postgraduate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for the reform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JWCXSL1022) 上海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F10123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0
【正文快照】: 改革研究生的学习组织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自2003年教育部开始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以来,在研究生学习组织的创新上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深入探讨国外研究生创新的学习组织及其典型特征,对于我国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芭芭拉·M·科姆;朱知翔;;博士生教育去向何方?——全球变化背景下欧洲的新举措[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2 袁本涛;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3 操太圣;雷万鹏;;从封闭走向开放——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构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9期
4 叶隽;;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与高等教育国际化[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10期
5 梁树英,汪寿阳;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年02期
6 王成辉;李靖;宋秋蓉;;香港高校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计划述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静;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J];高等理科教育;1999年04期
2 刘菁;王文贵;;新形势下对我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8年02期
3 肖化移;罗尧成;;从主体投入角度看博士教育质量及评价[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4 易传和;田云霄;;以科学发展观构建金融学专业硕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6期
5 刘颂;焦文佳;;中美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解希顺;;中韩两国研究生教育之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张寿庭;刘韩星;张礼卿;王利峰;黄鸿德;袁志香;;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李文才;黄力程;卓炯;王春霞;;硕士研究生课程优化研究——基于中国农科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的抽样调查[J];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02期
9 赵于前;李香花;杨艳萍;;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科研团队建设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张新厂;钟珊珊;;“产学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研究生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红;李文利;左祖晶;;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影响机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建宇;赵丽滨;;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8)[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倩;中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蒋学平;研究生的产学研联合培养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纪楠;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实施弹性学制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4 谢步江;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及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5 刘良娟;我国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6 孟丽芳;医学博士质量核心评价指标的分析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徐娜;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席华;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新;英国高校学生的国际流动[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2 安延;新世纪国际留学市场中的法国[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3 伍慧萍;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框架及措施分析[J];德国研究;2000年02期
4 叶隽;文化中介机构和德国对外文化政策[J];德国研究;2000年04期
5 方建国;德国聚集国际人才的新策略——“国际质量网”[J];德国研究;2001年04期
6 薄德磊,刘立群;对德国外交政策的若干思考——在中国德国研究会第十届年会上为纪念中德建交30周年的演讲[J];德国研究;2002年04期
7 徐琴;APS与留学德国[J];德国研究;2002年04期
8 余寿文,林功实,刘颖;加强博士生教育工作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年03期
9 张国兵;;筛选理论与研究生创新乏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12期
10 ;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动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俊健;;组织遗忘及其对组织创新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6期
2 胡玲琳;谢安邦;;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3 张鸿莹;;对煤炭行业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煤炭;2010年02期
4 刘景丽;;网络环境下美术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0年03期
5 张利;陈溪;;以研究生工作站为切入点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年04期
6 任优锋;;学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9期
7 高原;;自建英语小语料库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J];吉林教育;2010年09期
8 杨菁;;研究生创新能力实现途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沈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0年Z1期
10 卢杰;陈鹏;;多元化终身学习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高愿;耿彦庆;;以题材归类为经、诗家代表为纬辅以其他手段串织学习“唐宋诗词文本”教材——“唐宋诗词探胜”校本内容编选构思设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2 袁鹰;;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3 徐德兵;;建设和谐教研组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4 雷少玲;;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插翅添翼——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5 黄开南;;农村学校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成雪;;基于网络模式的新型学习方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7 吴艳超;;培养学生倾听的品质,让合作充满活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8 蔡章树;;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9 姜淑琴;;有机整合,自主“学、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10 赵洪建;许腾飞;;新形势下的通信专网企业管理创新[A];创新·融合·发展——创新型煤炭企业发展与信息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红松 郝文婷 缪志聪 宋潇潇 魏海政 宋全政;各地科学谋划全面部署2011年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周红松 郝文婷 缪志聪 宋潇潇 魏海政 宋全政;各地科学谋划全面部署2011年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记者 崔仁t槨⌒炖鱿,
本文编号:1477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477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