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研究生多导师培养模式的实践

发布时间:2018-05-13 07:53

  本文选题:研究生培养 + 多导师模式 ; 参考:《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摘要】:就地方普通高校研究生多导师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对这种培养模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运行管理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其在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raining mode of multi-tutors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alyzes in detail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is mod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points out its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作者单位】: 山东轻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山东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SDYC09018)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NCET-07-0521)资助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伟;;整合“学科—学位点—项目建设”机制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1期

2 张于贤;赵艳艳;林青霞;;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23期

3 王雅鹏;;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与研究生教育问题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朱发刚;;对提高艺术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民族音乐;2008年04期

5 王红美;史佩京;张伟;梁秀兵;;发挥重点实验室优势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年03期

6 万晓文;;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基于我国高校的调查数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年03期

7 邹海燕,李晓东;美国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教书育人;2005年32期

8 冯华国;吴传新;龚建平;李生伟;;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04期

9 崔明德;;再谈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创新问题——以中国民族思想为例[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赵丽,韩延明;论大学理念的嬗变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拓展[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宁凯;;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高教科研课题《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模式研究》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2 刘瑞涵;吴春霞;桂琳;;浅谈人才培养中的学科与专业建设[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3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丽红;;江苏某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绩效的灰色定权聚类分析[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朱平;;探析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四集)[C];2006年

6 曹小林;赵涛;周孑民;周萍;;优化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抓好学科建设[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7 丁邦平;;科学教育(学)学科建设三题[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刘鹤成;;浅议学术交流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9 孙桂芳;王永权;仲实;包志宏;;重大科技专项给高校学科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A];第二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医学科研管理处(科)长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德英;;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建设与本科教学的探索[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人才孵化器 振兴新引擎[N];徐州日报;2010年

2 边丽霞 涵薏;战略先行创佳绩[N];上海科技报;2010年

3 张三夕;谈谈学科建设的非学术化问题[N];文艺报;2004年

4 记者 张策;本市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N];天津教育报;2007年

5 东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 王学全;强化特色优势 实现行业高校的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记者 方亮;沈航由“学院”更名为“大学”[N];辽宁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朱振国 本报通讯员  易海明;学科建设是高师院校的发展之本[N];光明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夏斐邋本报通讯员 周挥辉 刘中兴 党波涛;枝繁叶茂桂子山[N];光明日报;2007年

9 陈江(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分校);加强学科建设是高校的发展根本[N];经济信息时报;2005年

10 记者 吴承亮;学科建设要出标志性成果[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左兵;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4 王梅;基于生态原理的学科协同进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夏桂华;基于层次定位的我国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郭树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生态系统发展模型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仁义;高校教师科技绩效评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黄亲国;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李尚群;创新团队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昀;论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规划[D];湖南大学;2005年

2 于文波;研究型学院学科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3 栗新;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王京;地方高等学校特色学科建设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立伟;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大学学科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李华;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金京姬;合并重组的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晓燕;中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探析[D];河海大学;2007年

9 余珊珊;紧缺人才培养背景下的上海市高校学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单佳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82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882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f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