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8-07-10 00:43

  本文选题:全日制 + 工程硕士 ; 参考:《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12期


【摘要】:国家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体的全日制工程硕士,旨在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要正确把握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特点,通过制定适合全日制工程硕士发展的培养方案,建立切实可行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评价考核机制,尝试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落实好双导师制,建设好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全面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有效途径。
[Abstract]:The state is recruiting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s with fresh undergraduate graduates as the main body in order to train a number of applied and high-level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who can adapt to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so as to adapt the country to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and a powerful country with talent. To promote the adjust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structure, we should correctly grasp the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s, establish a feasible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for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s by formulating a training schem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mbine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implement the system of double tutors, construct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base of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s, and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s of cultivating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s.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
【基金】: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编号:JGKT10-020)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康由发,姬卿;对高职教育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9期

2 樊明成;;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结构问题[J];高教探索;2007年01期

3 王根顺;包水梅;;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优化的若干思考[J];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4 杨延;;我国职业资格认证考评与培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到底在哪里[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05期

5 陈谷纲;陈秀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7期

6 蒋晓旭;郭雪梅;;完善中国职业资格认证与管理制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睿;张二虎;武秋敏;;印刷类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研究[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1年04期

2 常玲,王收阁;工程硕士培养及远程教学管理初探[J];科技.人才.市场;1999年02期

3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项目管理工程硕士 简介[J];项目管理技术;2008年S1期

4 ;喜报:我校新增水利工程、化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J];黑龙江水专学报;2010年02期

5 仇国芳;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2期

6 毛爱龙,蒋明青,王晓艳;面向工程硕士培养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研究[J];中国研究生;2004年06期

7 刘伟;郑永果;闫春;;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几点问题的探讨[J];才智;2008年05期

8 刘勇;董方敏;周学君;;提高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28期

9 李杰;李镇;薛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胡凤雏;闫大柱;;中美研究生工程教育比较[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维;;面向应用培养具有“三创”能力人才——浅议全日制光电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完善[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刘建伟;苏东林;孙则怡;张有光;;工程硕士招生与培养方法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文;王建荣;;相同领域工程硕士群体论文分析与评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论文[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4 王建荣;毕晓君;;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5 曹方;谢玉英;;广西大学全日制普通班学生教育成本分析[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6 吴端阳;;香港师范教育的历史演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7 齐强;;浅谈天津师大远程网络教育建设与教师继续教育[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山东理工大学简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党淑琴;全州无一例全日制大学生因贫辍学[N];延边日报;2010年

2 吴建秀;2002年: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年[N];科技日报;2002年

3 陈贻新 记者 赖红英;我国工程硕士培养迅速[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魏梦佳 陈鸽;武大将免去全日制博士生学费[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记者 余潇;600个“三支一扶”岗位今起招募[N];福建日报;2011年

6 姚健;培养工程硕士的几点体会[N];新清华;2006年

7 记者 巴茜;“金秋助学”活动扩面[N];鞍山日报 ;2009年

8 赵凤华 通讯员 刘冬梅;不仅需要爱因斯坦也需要爱迪生[N];科技日报;2003年

9 早报记者 韩晓蓉;复旦MBA取消全日制中文班[N];东方早报;2007年

10 梅志清 王分枝 何晓钟;明年全日制非在职读博全免费[N];南方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鹏飞;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李曼菁;基于学生满意度评价的工程硕士培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3 贺明杨;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张紫杭;中美工程硕士培养的比较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2年

5 龚玉玲;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张丽;我国体育院校全日制体育硕士培养现状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7 马光;全日制体育硕士体育教学领域课程开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文芳;基于项目管理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0 宋胜男;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参与企业实践培养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11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111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6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