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10-23 12:29
【摘要】:从奖助体系、专业设置、精品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的实践和特色进行了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 students training in Xi'a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the aspects of award system, specialty setting, fine courses, teaching practice base and degree thesis requirements.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基金】:2009年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重点资助项目“电子信息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09-ZDn-00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TN0-4;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竞;孙卫红;梁喜凤;;创建专业科学硕士学位调查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8期

2 郭蕾;贾爱英;;工程硕士培养的规范化管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01期

3 申姗姗;;从“专业性”看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07期

4 杨东勇;陈明阳;张健;;日本加强硕士层次软件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07期

5 王钰;康妮;刘惠琴;;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2期

6 李忠;熊玲;陈小平;;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2期

7 贺佐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差异[J];中国研究生;2007年01期

8 苏日娜;;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对“教研[2009]1号”文件的个人解读[J];中国研究生;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君;刘丹梅;顾玉萍;;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高洁;贾强;李彩芳;张建英;;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4期

3 麻艳群;;对兽医硕士培养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4 虞翔;汪信;张建宇;夏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调查与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虞翔;汪信;张建宇;夏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和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丁明利;唐俊峰;刘艺;舒慧生;;新形势下工程硕士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基于东华大学的实践经验的论述[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常宝英;;关于全日制计算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27期

8 徐小龙;孔媛媛;李梦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螺旋提升型”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9 周益兰;刘华奇;刘浩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背景分析及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1期

10 张乐平;王应密;;研究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学真;;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婧;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董改变;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实施状况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高丽;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管理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胡志芬;官产学一体化的软件高端人才开发途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钟丽光;工程硕士生学习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继超;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文芳;基于项目管理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苑金婷;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0 于超;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应春;丁毅强;刘怡军;;广东省工科类高校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张海英,张锦绣;美国工程硕士教育模式观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3 邬智;王国荣;王德林;罗礼卿;;对高校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4 张竞;孔寒冰;王沛民;;美国专业科学硕士的创立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5 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6 王燕春;钱伟芳;马桂敏;;浅谈工程硕士培养的规范化管理[J];化工高等教育;2007年01期

7 徐慧;;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J];今日科苑;2009年07期

8 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设置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J];江苏高教;2007年06期

9 高述珉,沈岩,刘惠琴;校企合作培养应届推免工程硕士生的实践与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10 卢志芳,贺前华 ,潘伟锵;完善管理 加强沟通 提高质量——工程硕士培养的措施及体会[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光玉;;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刍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9期

2 赵云红;朱小硕;;从外企工程师的视角看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走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3 熊力;匡朝阳;;论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评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年04期

4 ;国际同行关注中国工程硕士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12期

5 郑惠强,戴兰妹;工程硕士教育的若干问题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5期

6 王钰,蔡志辉,高述珉;推进工程硕士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1期

7 上官剑;;中美两国工程硕士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6期

8 王大中;张文修;叶取源;陈皓明;刘惠琴;;创新工程硕士教育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19期

9 岳庆军;;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04期

10 张鸿莹;安宇;;对工程硕士培养阶段增设知识产权课的重要性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隽薇;;电子信息类本科实验教学机构改革初探[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2 ;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3 黄国铭;戴卫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深化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助推器[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10年

4 苏东林;孙则怡;闫照文;;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建设[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良;;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宋德安;张跃忠;夏洁;;关于电子信息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严隽薇;;电子信息类本科实验教学机构改革初探[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吴昊天;;面向产业发展需求 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以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例[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钟义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钟义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古月;要亲切不要冷漠[N];中国包装报;2004年

2 特约研究员 王琦;电子信息类上市公司中报预告苦乐不均[N];中国电子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叶晨晖;IT板块上周跑赢大盘 后市调整可能性大[N];通信信息报;2008年

4 叶晨晖;TD产业链成型 IT板块或将整体受益[N];通信信息报;2008年

5 特邀评论员 王琦;电子信息类公司第三季度整体业绩好转[N];中国电子报;2006年

6 叶晨晖;行业发展分化明显 IT板块静待大盘转暖[N];通信信息报;2008年

7 记者 李陈续;我工程硕士教育驶上健康快速路[N];光明日报;2002年

8 孙见友;电子信息股在“寒风”中坚守[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记者  飞雨;工程硕士教育十年:在实践中创新发展[N];新清华;2006年

10 姜晨怡;培养工程与管理双精通的高级人才[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恩华;基于LabVIEW的虚拟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2 尉维;三星电子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刘笑非;基于知识理论的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外部成长方式的选择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高_g媛;股市筹资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5 褚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李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邢晓鹏;电子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郭彪;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子信息类实验平台的研究与应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连高社;基于HLM的电子信息类上市公司单位资本经济增加值(EVA)的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

10 蒋见花;ASIC测频芯片的设计[D];湖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289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289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3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