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解读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ivation of academic ability of American graduate students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namel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basic theory, strengthening the infiltration between discipline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exploration spirit and research ability, having specific academic standards and good academic atmosphere, academic autonomy and social supervision. 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its characteristics,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钢锋;高永利;;高校数字艺术研究生教育的模式创新[J];晋中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王武;穆丹;赵东光;曹子林;;肩负使命,继往开来,任重而道远——浅谈军队院校研究生导师的权利、责任与素质[J];才智;2011年16期
3 何跃;张伟;郑毅;;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刘素一;崔殷;;硕士研究生科研实践的体会和效果[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2期
5 陈吉宁;;转变理念 创新模式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04期
6 苗泽华;岳莲香;;创新型企业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0期
7 武晓维;朱中超;季燕;;美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举措及启示[J];江苏高教;2011年05期
8 李玉兰;彭青青;何仁斌;;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1年03期
9 黄晓晶;蔡志宇;陈江;;加强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07期
10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30周年庆典公告[J];法学;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雄;;西南联大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杨应芹;;研究生教育入世的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赵蒙成;;论英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甘荔桔;;Seminar教学形式对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李小昱;王为;;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启示[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黄蓉生;;含弘论丛总序——走进新农村[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7 李伟杰;;针对研究生自身特点注重教育方法改进[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蓉生;;总序[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研究生创造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肖念;沈红;;国家创新体系下的研究生教育[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 眭依凡;美国大学创新性教育的特点与借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刘飒 记者 金姝;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N];吉林日报;2010年
3 嘉华世达国际教育交流有限公司 高度;怎样申请美国大学[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首席记者 杨帆 实习生 石佳;研究生教育 迎来新机遇[N];重庆日报;2010年
5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教育需整体重新定位[N];广州日报;2010年
6 记者 冯芸;郑大获批试点研究生教育改革[N];河南日报;2010年
7 ;法学教育模式创新 法院参与人才培养[N];文汇报;2009年
8 龙永筑;让学校、企业、学生“三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9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 王欢;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借鉴[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龙永筑;“贯通式”培养模式让学校、企业、学生“三赢”[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早期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7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9 唐国瑶;我国住院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改平;中韩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翟慕华;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1981~2005)[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孟珊;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战弋;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多样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铁臣;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D];吉林大学;2004年
7 刘文曦;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吴庆华;中南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回顾与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中南大学;2002年
9 王超峰;基于C/S、B/S三层构架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MIS)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10 高艳玲;军事医学科学院在线教育系统的研建[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2505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505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