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建设的思考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nature of the newly added course "Marxism and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for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purpose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which unifies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ology according to the pilot experience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and makes a deep thinking on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ematic teaching method.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
【基金】: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项目编号:10SZKSD020)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0YKCO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宗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沈亚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自我与个体性[D];吉林大学;2004年
4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陈敏;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义虎;本体论问题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J];国际观察;2005年01期
2 郭树勇,唐小松;试论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丁韶彬;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无政府状态假设:不同流派的比较[J];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4 秦亚青;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沿革[J];教学与研究;2004年07期
5 门洪华;罗伯特·基欧汉学术思想述评[J];美国研究;2004年04期
6 信强;“无政府状态”证义[J];欧洲研究;2004年03期
7 李少军;“冲突——合作模型”与中美关系的量化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4期
8 唐小松;论现实主义的发展及其命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7期
9 郭树勇;试论建构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前途[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7期
10 袁正清;建构主义与外交政策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学秋;论未来工科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年05期
2 陆瑜,王士林,刘黎黎;应用学科研究生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思考[J];药学教育;1994年03期
3 江昌林,夏惠芳;试述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与特点[J];煤炭高等教育;1995年01期
4 李会太,刘力军;中国会计研究生教育的成就、问题与发展方向[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7年06期
5 ;抓好研究生教育 培养高素质人才[J];领导决策信息;1998年24期
6 温卫东;研究生教育应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J];江苏高教;1999年01期
7 余风盛;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纪念湖北恢复研究生教育20 周年[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年05期
8 高玲央,牛学胜;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9 叶绍梁;学位的概念及其与研究生教育关系的辨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陈廷柱;关于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相衔接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应芹;;研究生教育入世的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赵蒙成;;论英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黄蓉生;;含弘论丛总序——走进新农村[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李伟杰;;针对研究生自身特点注重教育方法改进[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黄蓉生;;总序[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研究生创造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肖念;沈红;;国家创新体系下的研究生教育[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柯伟玲;郑霞云;;基于折现法的研究生人力资本计量及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颖;;关于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探讨——严格研究生中期考试制度[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王亚杰;;如何提高大学的水平[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小月;研究生教育“瓶颈”凸现[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武书连;研究生教育缺乏竞争力,弊端始于基础教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3 本报记者 王鸣琦;研究生教育如何面对扩招机遇[N];陕西日报;2002年
4 周景勤;走出普通研究生教育的误区[N];中国企业报;2003年
5 ;研究生教育遭遇应试质疑[N];人民政协报;2004年
6 王斌泰;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N];新华日报;2002年
7 记者 彭东邋李凝;北大迎来研究生教育90年[N];科技日报;2007年
8 来茂德;今天该怎样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高慧斌;研究生教育:何去何从?[N];辽宁日报;2001年
10 南北;我省将以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带动高等教育发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4 丁哲学;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罗长富;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10 邢媛;研究生教育卓越质量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铁臣;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D];吉林大学;2004年
2 郑浩;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研究(1902~1998)[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安凤玲;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培养质量分析与建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栾旭;黑龙江省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松;应用ISO9000族标准建立和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文信;研究生能力建设的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7 陈放;美国研究生教育中的人本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8 尹伟;论我国高等学校的跨学科研究生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超;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10 李学琴;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德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22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52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