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科研究生教育向何处去

发布时间:2020-01-17 13:23
【摘要】:我国的法科研究生教育包括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和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法律硕士是在借鉴美国法律博士研究生教育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我国法科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法学硕士生与法律硕士生培养目标的模糊、培养模式的困惑等。为此,应把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和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统一起来,把培养合格的司法人才作为法科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在3年的学制内实施高强度的法科学习和法律训练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峻,刘亚军;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转变刍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阴天榜,张建华,杨炳学;论培养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1998年04期

3 陈铁平;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郭顺祥,郭向伟;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年05期

5 王新洲;胡波;;略论航空维修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年04期

6 贺可音,任和平;适应社会需求 培养全面发展的专科人才[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7 ;试论我院体育系学生培养模式及其控制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8 李硕豪,阎月勤;高校培养模式刍议[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3期

9 张林;陶君成;孙静;;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今日科苑;2006年09期

10 蒋耀庭,孙英;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改革[J];教育与现代化;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莲军;;七年制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A];第六届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刘桂雄;李龙根;林颖;曾志新;朱敏;梁耀能;;光机电一体化综合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体系[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3 焦留成;王海星;付子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要求的调查报告[A];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马士英;穆大庆;;关于本科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信才;杨伦;郭际元;;积极开展GIS专业建设 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A];首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萍;林善明;;探索电气及电子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C];2002年

7 曹书华;;培养绿色商业人才 突破绿色商业壁垒[A];第二届中国绿色商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黄羽新;;立足学生实际,加强教学管理和改革——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模式研究之二[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9 刁建平;;面向企业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思考[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10 白丽金;袁贵生;吴霞;崔淑杰;王淑华;徐鹏;;拓宽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郑若玲 陈为峰;考研,要用发展的眼光选择专业[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 王柏文邋吉林师范大学教授 范钦杰;交流培养: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济南动漫学院首推“订单实训”培养模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4 庄迪英 张帆;浙江省送变电创新青工培养模式[N];国家电网报;2009年

5 李孝宽;我区再添“东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N];广西日报;2009年

6 记者 金姝 李林岩;长大首开“订单式”培养模式[N];吉林日报;2004年

7 通讯员 李万成 张家盛;推行“合格+特长”培养模式[N];湖北日报;2008年

8 河北省鹿泉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长 刘振国;脚踏经济实地 落实培养目标[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记者 王娟;创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破解就业难题[N];开封日报;2009年

10 合肥铁路工程学校 凌玉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N];安徽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国瑶;我国住院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东光;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周泉兴;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罗之仁;我国民族保险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罗文标;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昭烈;哺乳动物细胞无载体固定化培养技术的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9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冯巍;构建武警部队营区医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3 王东;研究型校长的内涵及培养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凯;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周群英;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投资成本—收益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6 陈兰;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多样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陈杰;我国财务管理人员培养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8 席琴;关于我国教育学专业发展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9 谢玉成;从人才资源开发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邓博倡;幼儿园英语教师培养模式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70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570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c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