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群视野的美国研究生规模和结构演变及启示
【图文】:
及历 史 、 生 物 医 学 (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 , 这五大学科群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均超过3595 人, 占全部学科群学位授予总量的 66.4%。 其中教育学占 18.8%,, 物理科学及科学技术占 13.5%,工程学占 11.5%, 社会科学及历史占 11.4%, 生物医学占 11.2% (见图 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鲍嵘;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的特点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2 石鸥;刘卷;;美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及其特征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02期
3 张炜 ,赵依民;如何看待第一级专业学位与美国学士后教育的结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5期
4 石玲敏;韩梅;;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应春,丁毅强;当前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张炜;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十个认识误区[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3 邓耀彩;;高校定位:自生秩序还是管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4 王德章,刘晓辉,陶萍;提高经管类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刘会胜;岳志伟;余伯阳;;专业学位发展根源与动因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9期
6 刘显进;加入WTO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11期
7 傅松涛,王俊景 ,郑丽君 ,赵晓凤 ,何逢春;中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04期
8 阳荣威;浅析高校定位视野下的学科专业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玉岩;;基于项目管理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博士学位教育的视角[A];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6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董秀华;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认证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鲍嵘;高深学问与国家治理[D];厦门大学;2004年
5 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的政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姚加惠;高等教育学制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张宝蓉;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质量控制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上官剑;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二辉;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4 涂俊才;我国高等学校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5 路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叶引姣;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海英;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吴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饶小霞;中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方式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苏芳;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锐锷,胡安娜;英、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2 邓光平;国外专业博士学位的历史发展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3 王伟廉;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划分与授权问题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4 刘献君,赵炬明,陈敏;加强院校研究: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5 赵炬明;学科、课程、学位:美国关于高等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争论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6 刘雪梅,吴太山;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5期
7 李仙飞;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经验[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2期
8 张玉岩;张金锁;;美国2005版卡内基分类体系的新变化[J];江苏高教;2006年02期
9 石鸥;刘卷;;美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及其特征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02期
10 杨占武 ,沈桂平;我国古代人才管理的思想渊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校新增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J];高教与经济;2011年02期
2 ;集美大学博士授权学科巡礼——水产学科简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福建师范大学[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4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我校学位点建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徐春霞;;法国博洛尼亚进程实施状况述评[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年04期
7 程雁雷;;背景·问题·启示:西北政法大学“申博”案引发的法律思考[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10年00期
8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剪影[J];神州学人;2011年08期
9 方铭;;从重视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的文献素养到维护学位制度的公正性与公平性[J];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01期
10 ;中国药科大学新增三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本厦;;我国学位制度的改革和发展[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孔繁岭;;南京政府前期的留美教育[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3 徐文方;;山东大学药学院创新药物平台建设[A];2007年度山东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与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年会会议论文及大会报告摘要集[C];2007年
4 赵蒙成;;论英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张京顺;刘文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沿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高水平综合大学的建设目标[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7 顾纪生;;“零发表”照获硕士学位:基于学理视角的思考[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湖南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9 杨黎娟;秦荣;;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管理及开发利用[A];陕西省档案学会第八次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辑[C];2004年
10 邢广忠;;燕山大学师生祝愿“专家论坛”圆满成功——在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上的讲话[A];高等职业教育的春天——2006年“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元斌;我省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取得新突破[N];贵州日报;2011年
2 ;我校新引进教授、研究员简介(2010·1)[N];新清华;2010年
3 本报通讯员 罗静 本报记者 陈晓春;淡化硕士学位才能缩短学制[N];新华日报;2008年
4 杨杰;我区两名地厅级领导获博士学位[N];新疆日报(汉);2007年
5 记者 姜明邋通讯员 张国;韩国六旬老人获南开博士学位[N];工人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王瑛慧 李智勇;考厦大博士有更多选择[N];厦门日报;2006年
7 ;我校新引进教授、研究员简介(2009·5)[N];新清华;2009年
8 徐立之 香港大学校长,分子遗传学家;与世界携手并进的重要象征[N];解放日报;2010年
9 记者 李沙青;新增7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N];云南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梅志清 实习生 郝黎 通讯员 林伟健 李宇红;博士学位是国际公认的门槛[N];南方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彦斌;权力的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余伟良;二十世纪的中国学位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建林;利益与选择[D];暨南大学;2006年
5 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的政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张俊超;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时花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冯倬琳;研究型大学校长职业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刘晓梅;研究生教育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适配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怡英;博士、硕士学位点授权审核制度的沿革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余;我国高等教育硕士学位质量标准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小明;新型“工程与公共政策”硕士学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范军伟;我国现行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审核机制改革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苏曼虹;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本回;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贺红岩;博洛尼亚进程下德国学位制度的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盛伟男;我国硕士研究生学制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白玫;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夏建军;英美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71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571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