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阶段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衔接现状及其成效研究——基于1464名学术型硕士生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6 07:34
通过对传统研究生院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本硕阶段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低水平重复、层次性不明显、前沿性一般及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不足等现象。培养过程中发现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成长,学生对本硕阶段考核方式衔接的评价较低,对硕士阶段导师指导质量和学术报告评价较高。在研究生创新能力成长过程中,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导师指导频次和质量以及学生对学术活动的满意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管理.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设计
(一) 问卷设计
(二) 问卷施测情况
二、本硕阶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衔接现状
(一) 本硕阶段专业课程教学衔接分析
1.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
2. 本硕阶段教学方法的衔接
(二) 本硕阶段科学研究和实习实践衔接分析
1. 本硕阶段科学研究的衔接情况
2. 本硕阶段实习实践衔接情况
(三) 本硕阶段导师指导衔接分析
(四) 本硕阶段学生考核方式衔接分析
三、本硕阶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成长的影响
(一) 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和创新能力成长的描述统计分析
(二) 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多元回归分析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1. 本硕阶段专业课程低水平重复是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2. 研究生阶段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有效地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 导师指导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学术活动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 建议
1. 完善本硕阶段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3. 要营造创新的学术环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大学生创造性的基本特征[J]. 李小平. 高等教育研究. 2001(03)
[2]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之间衔接问题初探[J]. 王宪平.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0(06)
博士论文
[1]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 罗尧成.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67816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管理.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设计
(一) 问卷设计
(二) 问卷施测情况
二、本硕阶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衔接现状
(一) 本硕阶段专业课程教学衔接分析
1.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
2. 本硕阶段教学方法的衔接
(二) 本硕阶段科学研究和实习实践衔接分析
1. 本硕阶段科学研究的衔接情况
2. 本硕阶段实习实践衔接情况
(三) 本硕阶段导师指导衔接分析
(四) 本硕阶段学生考核方式衔接分析
三、本硕阶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成长的影响
(一) 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和创新能力成长的描述统计分析
(二) 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多元回归分析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1. 本硕阶段专业课程低水平重复是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2. 研究生阶段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有效地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 导师指导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学术活动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 建议
1. 完善本硕阶段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3. 要营造创新的学术环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大学生创造性的基本特征[J]. 李小平. 高等教育研究. 2001(03)
[2]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之间衔接问题初探[J]. 王宪平.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0(06)
博士论文
[1]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 罗尧成.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67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267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