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16:16

  本文关键词: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跨专业 硕士研究生 学习适应性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稳步向前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以及如今社会多元化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不断地变化,本科毕业生毕业后暂缓就业选择跨专业读研继续深造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跨专业研究生群体作为我国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它有自己的群体特点,在培养过程中是多元知识的交汇、碰撞,也是新知识产生的集中群体。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刚从本科生过渡到研究生的这类群体,从一个不相同的一级学科到另一个一级学科下设的专业或者从相同一级学科之下的不同二级学科专业,他们在学习上是否感到了变化和不适应,有的话是如何适应的,又是什么因素影响着他们这个群体的适应性等成为本研究要着重探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仅是希望通过使用收集到的真实数据来展开分析调查,期望能够对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现状有更全面准确的认识。本研究采用了定量研究的研究方法。首先选择的调查问卷结合了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在已有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问卷调查》基础上做了相应修改。随后选取了三所国内高校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包括文科跨文科、理科跨理科、理科跨文科这三种跨专业类型的研究生,有效的样本量共计259份,最后再结合问卷的相关研究结果,按照学习适应总分排名前中后的几个典型个体作为拟访谈对象,用自编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访谈提纲》为工具,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调查发现:第一,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的整体情况较好(均值约等于中间值3分);第二,跨专业类型和读研目的对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适应性的影响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具体表现为理科跨文科好于文科跨文科,文科跨文科又好于理科跨理科。持因为兴趣目的想进行学术研究读研的学生学习适应性依次好于持提高学历为以后更好就业目的、持逃避就业现实目的而读研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三,跨专业男生的适应性水平高于女生,而以第一志愿录取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适应性水平在均值要高于调剂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的学习适应性依次好于研究生三年级和研究生二年级,本科来自于“985工程”院校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适应性水平分别高于本科来自“211工程”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但是以上的这些个体变量差异都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第四,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其个人调适和社会支持程度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五,问卷调查结合访谈总结出影响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原因有个人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心理角色转变不过来、跨专业考生在决定考研时对专业了解不够、学生的本科专业思维定式、专业课堂的呈现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专业背景的差异性、学校不重视入学时的专业教育,没有设立相应的学习适应帮助渠道、社会对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不高等原因;第六,从个人调适和社会支持这两个角度给出相应的应对学习适应不良的对策建议:个人调适方面,学生个人要有前瞻意识,做好充分准备,主动调整心态;分析自身跨专业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学会利用一切有助于提高学习的资源,社会支持方面,学校要正视跨专业产生的适应问题,建立多样化渠道和帮扶途径;导师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指导;重要他人的支持;社会要为跨专业读研的硕士研究生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就业保障。
【关键词】:跨专业 硕士研究生 学习适应性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7
  • 一、选题背景9-10
  • 二、研究意义10-11
  • (一) 理论意义10-11
  • (二) 实践意义11
  • 三、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11-17
  • (一) 概念界定11-12
  • (二) 文献综述12-17
  • 第二章 研究设计17-23
  • 一、研究对象样本选取17
  • 二、研究内容17-18
  • 三、研究目的与假设18-19
  • (一) 研究目的18
  • (二) 研究假设18-19
  • 四、研究维度依据19-20
  • 五、研究方法和工具20-21
  • (一) 文献法20
  • (二) 问卷调查法20-21
  • 六、理论支持21-23
  • (一) 知识迁移理论21
  • (二) 社会支持理论21-23
  • 第三章 问卷分析与讨论23-42
  • 一、问卷回收与统计23
  •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描述性统计23-24
  • 三、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结果24-42
  • (一) 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描述性统计分析24-25
  • (二) 各子维度的适应性情况描述性统计分析25-30
  • (三) 个人背景变量与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水平的差异分析30-39
  • (四) 个人调适、社会支持对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39-42
  • 第四章 学习适应不良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42-53
  • 一、影响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原因分析42-47
  • (一) 学生自身原因42-44
  • (二) 学校方面原因44-46
  • (三) 社会方面的原因46-47
  • 二、学习适应不良的对策建议47-53
  • (一) 个人调适47-49
  • (二) 社会支持49-53
  •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和不足53-56
  • 一、研究结论53-54
  • 二、研究不足54-56
  • 附录156-59
  • 附录259-65
  • 参考文献65-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68-69
  • 致谢69


本文编号:804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804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f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