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博士培养的近百年经验
本文关键词:美国教育博士培养的近百年经验
【摘要】:美国教育博士培养经过9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般的培养模式,并随着社会需要不断进行变革,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坚守大学自治与学术自主、突出第二代Ed.D.项目培养模式、追求制度完善与个性突出。
【作者单位】: 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美国 教育博士 培养模式 基本经验
【基金】:2012年度山东女子学院青年重点课题“女子院校办学特色研究:中美比较的视角”(课题编号:2012ZD05)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教育博士(Ed.D.)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与变革,美国的Ed.D.教育愈加焕发生机,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借鉴的对象,我国也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一、美国Ed.D.教育的发展1920年哈佛大学成立教育学院并设置教育博士学位,哈佛大学这一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君;李斌;郑焱;霍灵瑜;;美国一流大学理工创业教育与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05期
2 孙亥;;浅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J];职业圈;2007年08期
3 赵宏;陈梓佳;;美国就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4 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5 邓春梅;刘焰余;;对美国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和借鉴[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刘万辉;鲍爱莲;王振廷;李学伟;;应用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黑龙江冶金;2009年04期
7 郝丽芳;;从美国通识教育理念看我国大类招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2期
8 郑超美;;本科教育按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杨荣;;加强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4期
10 郑小军;;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手”培养初探[J];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元芳;彭绪梅;;国外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浅析[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2 贺庆棠;李勇;张敬;;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崔相哲;李松淑;;大类招生与培养模式的思考[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4 王显利;张士成;孟宪强;刘茉;;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咏梅;陈少蓉;;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陆真;魏雯;林菲菲;;职前教师信息素养构建及培养模式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肖雄;;西南联大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王素玲;;与时俱进 和合而兴——改革开放以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之管见[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耿青松;;小学教师数学文化观的调查与培养研究[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川;崔碧海;;土木工程“工程建造”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 眭依凡;美国大学创新性教育的特点与借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立平;如何申请到美国大学做助教[N];国际金融报;2000年
3 薛涌;美国大学是如何要到钱的[N];财经时报;2007年
4 胡楠;天之骄子“骄”不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商报记者 邓琳;留学2009,家长五大困惑详解[N];北京商报;2009年
6 田温 田海明 编译;美国大学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徐勇;江苏生源赢得美国大学青睐[N];新华日报;2007年
8 ;中美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的八大差异[N];就业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靳晓燕;留学三问[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薛涌;如何衡量美国大学的优异[N];东方早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早期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4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马超;20世纪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7 郭德红;20世纪美国大学课程思想演变[D];河北大学;2005年
8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曦;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李琴涛;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黄艳芬;美国大学内部组织结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林启者;基于项目的数字内容人才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立安;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德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书成;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公平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何亮姬;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杜刚;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彩霞;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诚信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四海;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05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805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