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探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23:14
本文关键词:工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探究
【摘要】: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不匹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相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过小,仅占硕士学位的10%;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在职攻读的比例远远大于全日制攻读;这就造成与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初衷相背离,人才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生教育无法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因此,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扩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优化硕士研究生招生结构,同时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以期尽快地、坚决地扭转这种局面。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适时调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积极推进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高度关注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及时接收社会对高校输出的人才‘的适应情况的信息反馈,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结构优化,分类培养;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最终实现应用型与学术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共同发展。 本文旨在解构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通过解构的过程建立高效率、好效果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完善各项机制以保证这种模式的正常运行,最终提高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论文首先将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的理论内涵划分为基本实验教学、仿真教学、校内实践基地教学和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四大模块,再按照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实需要,充分分析了实践教学所需的条件支撑,在此基础上,构建“三跨”模式——跨时域、跨地域、跨专业领域保证实践教学的高效运行,最后,完善实践教学的各项相关机制,确保实践教学的运行、管理无障碍,在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创业能力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工科 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实践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3.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目的12
- 1.1.3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3 研究方法15-16
- 1.3.1 文献分析法15
- 1.3.2 比较分析法15-16
- 1.3.3 实地调查法16
- 1.4 主要研究内容16-17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17-23
- 2.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涵义17
- 2.2 实践教学的内涵17-20
- 2.2.1 基本实验教学17-18
- 2.2.2 仿真教学18-19
- 2.2.3 校内实践教学19-20
- 2.2.4 校外实践教学20
- 2.3 相关理论20-21
- 2.3.1 管理学理论20-21
- 2.3.2 高等学校的规章制度理论21
- 2.4 本章小结21-23
- 第3章 工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条件支撑23-37
- 3.1 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23-31
- 3.1.1 基本的实验室建设24-25
- 3.1.2 仿真实验室的建设25-26
- 3.1.3 校内实践基地建设26-28
- 3.1.4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28-31
- 3.2 实行"两段式、双导师制"培养31-32
- 3.3 工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原则32-35
- 3.3.1 功能性原则与共享性原则相结合32-33
- 3.3.2 特色性原则—特色性与整体性相统一33
- 3.3.3 系统性原则33-34
- 3.3.4 可传递性原则34
- 3.3.5 综合性原则—坚持科学性与综合性相统一34
- 3.3.6 存储性原则34-35
- 3.4 完善各种制度,,利用大学的中心服务补充实践教学资源35
- 3.5 本章小结35-37
- 第4章 工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运行实践37-41
- 4.1 灵活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的运行效率37-39
- 4.1.1 跨时域(阶段)培养,激发研究生积极性37-38
- 4.1.2 跨地域培养,提升办学能力38-39
- 4.1.3 跨专业领域培养,拓宽研究生知识结构,39
- 4.2 整合教育资源,充分保证实践教学的运行39-40
- 4.3 本章小结40-41
- 第5章 工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机制保障41-51
- 5.1 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41
- 5.2 建立专项财政机制41-42
- 5.3 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实践教学方向42-43
- 5.4 建立企业导师队伍的选拔培训机制,提高企业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43-45
- 5.4.1 确立企业导师的选择标准,保证企业导师的质量43
- 5.4.2 高校组织开展对企业导师的培训,提高企业导师的教学水平43
- 5.4.3 建立企业导师的遴选机制,不断壮大企业导师队伍43-44
- 5.4.4 建立高效的教学环节组织机制,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44-45
- 5.5 激励机制45-46
- 5.6 完善管理模式,保证实践教学质量46-47
- 5.6.1 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模式46
- 5.6.2 实践教学基地的人员管理46
- 5.6.3 加强工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46-47
- 5.7 研究生管理机制47
- 5.8 反馈机制—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价47-50
- 5.9 本章小结50-51
- 结论51-53
- 参考文献53-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熊川武;论高教实践合理性[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7年02期
2 王振华;论现代大学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年S1期
3 高嵩;;社会实践与研究生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12期
4 张为鄂,王忠明,陈文华;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的分析比较[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09期
5 白f逃
本文编号:816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81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