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习得性无助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17-10-11 03:06
本文关键词:中职学生习得性无助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摘要】:习得性无助是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Martin E.P.Seligman首先提出来的,指当个体在进行了某种学习体验之后,很多方面出现一些消极低落的特殊状态,主要是在其情感、对自我的认知和外在行为表现上。目前,有关习得性无助理论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入,关于习得性无助的理论也被广泛应用,最主要是关于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以及个体的生活和日常工作中。当我们通过观察研究找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就能引导我们做出预防和缓解的努力,避免其强化和发展,从而帮助本文的主体——广大的中职学生,让他们能够战胜习得性无助,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本研究以正侧面观察、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查找文献等方法分析中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和危害,寻找中职学生习得性无助形成的原因,从内外两方面进行探究,发现除了个体本身归因不恰当及成就感缺失之外,其成长的家庭、步入学校后接触到的老师和校园环境,以及整个社会都会通过各种形式共同在中职学生身上产生作用。通过探讨,笔者认为要解决中职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应从产生的原因入手,内在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认知,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赞美;外在方面家校合作,提升家庭教育效能,师生沟通实施良性情感教学,学校重视,实行全员育人,全方位培养学生,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提高职业教育地位。
【关键词】:中职学生 习得性无助 原因 自我认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12.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引言9-23
- 1.1 问题提出9-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3 文献综述12-20
- 1.3.1 关于习得性无助的理论研究12-16
- 1.3.1.1 习得性无助的来源12-13
- 1.3.1.2 习得性无助产生机制的研究13-14
- 1.3.1.3 习得性无助的早期假说14
- 1.3.1.4 习得性无助的归因理论14-15
- 1.3.1.5 习得性无助的目标理论15
- 1.3.1.6 习得性无助的信息加工理论15-16
- 1.3.1.7 习得性无助在学业领域的相关研究16
- 1.3.2 习得性无助的研究工具16-18
- 1.3.3 关于“习得性无助”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研究述评18-20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20-23
- 1.4.1 研究对象20
- 1.4.2 研究方法及工具20-23
- 1.4.2.1 文献法20-21
- 1.4.2.2 问卷调查法21
- 1.4.2.3 参与式观察法21
- 1.4.2.4 访谈法21-23
- 2 中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及其危害23-32
- 2.1 中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表现23-28
- 2.1.1 学习中的表现23-26
- 2.1.1.1 否定自身天赋,拒绝做出努力23-24
- 2.1.1.2 归因偏差错误,加剧无助感受24-25
- 2.1.1.3 畏难情绪严重,容易自暴自弃25-26
- 2.1.2 人际交往中的表现26-28
- 2.1.2.1 人际交往技巧较差,难以发展新的人际关系26-27
- 2.1.2.2 情绪管理能力较差,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27
- 2.1.2.3 判断识别能力较差,更易相信虚拟世界27-28
- 2.2 中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危害28-32
- 2.2.1 学习效率大为下降28
- 2.2.2 人际交往出现障碍28-29
- 2.2.3 极端情况下产生反社会型人格障碍29-32
- 3 中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原因分析32-38
- 3.1 内部原因32-33
- 3.1.1 归因不恰当32-33
- 3.1.2 成就感缺乏33
- 3.2 外部原因33-38
- 3.2.1 家庭教育失衡33-35
- 3.2.2 教师帮助不当35-36
- 3.2.3 学校定位不准36-37
- 3.2.4 社会导向偏差37-38
- 4 中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应对策略38-51
- 4.1 内部原因的应对策略38-44
- 4.1.1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38-40
- 4.1.2 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40-43
- 4.1.3 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赞美43-44
- 4.2 外部原因的应对策略44-51
- 4.2.1 家校合作,提升家庭教育效能44-45
- 4.2.2 师生沟通,实施良性情感教育45-48
- 4.2.3 学校重视,,实行全员育人,全方位培养学生48-50
- 4.2.4 政策支持,提高职业教育地位50-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A 中职学生习得性无助调查问卷54-55
- 附录B 中职学生习得性无助访谈提纲55-56
- 后记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萍;葛明贵;;论学业习得性无助感向自我效能感的转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邓燕;中专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3期
3 马勇琼;“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措施[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4 余鹏;关于习得性无助的解释与教育干预[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9期
5 倪海;学生“习得性无助”及教育对策[J];教育评论;2002年05期
本文编号:1010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01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