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园区课程资源共享的问题与路径——基于伯恩斯坦符码理论的案例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职园区课程资源共享的问题与路径——基于伯恩斯坦符码理论的案例研究
【摘要】:高职园区课程资源的共享存在重资源、轻课程,重硬件、轻软件,素质拓展课程多、专业课程少等问题。以常州市殷村高职园区为案例,从伯恩斯坦符码理论的角度来考量,课程资源共享度低的原因主要在于课程大多采用集合符码、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自主权力不足、优质教师短缺等。要提升课程资源的共享度,应当以整合符码替代集合符码对专业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大力开发素质拓展类课程,构建学分互认和转换机制、教师互聘外聘和激励机制,建立水平型管理机构。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712
【正文快照】: 高等职业教育园区(以下简称“高职园区”)近些年风起云涌,被认为是调整职业教育布局、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极佳选择。资源的集约化、集群化和共享化是建设高职园区的预设目标,而课程资源共享则是其中的核心。然而,课程资源如何有效共享仍处于探索之中,各地高职园区虽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明莉;;大学生公益劳动课程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高校后勤研究;2010年03期
2 张楚廷;;人的教育需要人的课程来支撑[J];今日教育;2009年12期
3 马肖婷;;如何积极、稳妥推进新的基础课程教育[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年00期
4 周放;;进一步规范完善军事课程教育 促使高校军事课程教育全面健康持续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2期
5 汪志宏;;浅谈适应军校指挥英才培养的基础课程教育体系构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年03期
6 郭伟;张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及课程改革[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年10期
7 胡祖莹;对课程评价的几点认识[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89年06期
8 吴一平;;新课程教育呼唤“活、动”课[J];新课程(教师版);2005年09期
9 邹飞;;在医学生中开展精神免疫学课程教育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9期
10 原波;曹玉平;;开发家长课程教育资源的实践[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爱军;;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课程改革的成功[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2 罗英茹;王炜;张景仁;马民;;网络课程教育质量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正;;构建蓝色校本文化 提升学生海洋素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浙江卷)[C];2010年
4 徐卫明;;影响小学环境课程有效教学的因素及对策研究[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5 王杭;叶玲;袁泉;张凌琳;;长学制口腔医学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A];第八届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葛婷婷;;长期性培养对学生科技素养发展重要性的研究——以业余无线电课程教育为例[A];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11年
7 胡涌;王辉健;;高校性别教育课程效果的典型抽样调查研究[A];性与性别研究(第3辑)——学校性健康教育[C];2011年
8 哈尔滨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总课题组;魏振国;;“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报告[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9 章继华;;英语教师应如何适应“新课程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世文;全课程教育的区域突围[N];中国教师报;2010年
2 天津市实验中学副校长 曹学良;提升课程领导力 拓展培育新课程[N];天津教育报;2009年
3 王瑟;乌鲁木齐:校本课程有喜有忧[N];光明日报;2008年
4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赵北扬;课程与文化:对民族学校校本课程的生存空间调查[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张箐;高职高专会计的课程模式[N];财会信报;2009年
6 王柏玲;春游活动纳入课程体系[N];文汇报;2008年
7 记者 陈强;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身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唐景莉;视频公开课引领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宓家峰 通讯员 张方成 吕茂盛;强势校本课程体系助推素质教育实施[N];淄博日报;2008年
10 李春雨 新精英生涯高校事业部总监,全球职业规划师,北京市优秀辅导员;从课程到工程,为生涯发展注入“原动力”[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耿富云;本科生学力发展与课程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解月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千少文;体育院校术科课程目标与内容及实施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婵;微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 汪茹;基于课程主题的图书情报教育模式识别与比较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3 冯娅;新加坡中国学前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4 黄升霞;从法定课程到师定课程:课程教学中教师对课程的重构[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树凤;课程观转变与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改革[D];复旦大学;2009年
6 李琳;自然科学相关校本课程评价方案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郑勇;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雷蕾;教师课程权力的实施现状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隋月;小学生书法课程资源现状调查[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仁勇;从知识到经验[D];河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53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153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