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藏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具有职业教育的属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复兴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国家颁发一系列的文件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指导,期待它能够“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成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成为社会进步的得力推手。西藏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2005年,虽已经过近1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本地区乃至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尚存可待完善之处。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预设,本文通过对西藏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探讨,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西藏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资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对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及分析,其次以西藏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把西藏高职学院与与其类似性质的院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西藏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设计的思考及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西藏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存在诸如定位不准、缺乏特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制订考虑因素不全面,理念跟进国家要求转变速度有待提升等问题,相应地提出了切实考虑多方面因素,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紧转变课程理念,加工完善课程体系等思考及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12期
2 龚志伟;知识经济与人才培养[J];教育与经济;2000年04期
3 刘峗,杨秀军,黄远友;论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安松叶,宁耀斌;大学要不断校正人才培养的方向[J];科技·人才·市场;2000年06期
5 徐天申;小议《关于人才与人才培养的断想》[J];思维与智慧;2000年05期
6 杨晓明,孟繁有;论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J];石油教育;2000年10期
7 施春华;论创新人才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王元丰;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01期
9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郑雅萍;;素质教育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高教与经济;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铁璐;李学军;;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体会[A];第八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3 周玲;王诗龙;;政府、社会与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构建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4 欧阳建平;徐绍红;侯志军;;地质类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郑勇;刘凤然;马秀坤;;大学生科技活动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丰硕;;我国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徐平原;;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潘瑞芳;;浅谈基于“六西格玛”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策略[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慧;;西部开发为云南高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陈彬;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N];法制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皓 通讯员 胡文锋;农发行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工作[N];粮油市场报;2010年
3 淮海工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吴明忠;协同创新必须和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海闻;创新人才培养卡在哪儿[N];光明日报;2013年
5 记者 范珉菲;高层次医卫人才培养考核新模式推出[N];山西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刘溟;端正对金融衍生品的态度 着力加强人才培养[N];经济日报;2014年
7 记者 柳黎明;加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N];黑河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江尧瑞;抓住师资,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牛鼻子”[N];光明日报;2014年
9 浙江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徐亦平;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4年
10 张久雷 记者 一丁;以人才培养促进生产力发展[N];遵义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盛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铭扬;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张燕娜;河南省桥牌基地人才培养动力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朱鹏;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胡宏亮;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5 徐迎;西藏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研究[D];西藏大学;2016年
6 王欣;高校人才培养的顾客满意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白晶;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案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赵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孟梦;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高校人才培养[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赵长江;复合型理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21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22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