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初探
本文关键词: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初探
【摘要】:乡村卓越职教师资是指到乡村职业学校任教或从事面向乡村职业教育服务工作,能成为未来农村职业教育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和顶级教师的卓越师资人才,其具有乡村性、卓越性、师范性和多能性的特征。其模式:"三界(政界、学界、业界)协同"、"三双(双导师、双基地、双证书)共生"、"三维(技术维、教术维、学术维)系统"的乡村卓越职教师资"3D"培养模式,培养"浓乡型"职教师资人才;其路径:构建"三维"课程,培养卓越人才;选配"三全"导师,引导职业向往;开展"三级"训练,提升学术能力;运用"六点"陶冶,拓展教师素质。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政校企协同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证”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卓越师资系统化培养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校级重点教改项目“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实证研究——政校企协同视角”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15.1
【正文快照】: 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五年,在总结30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乡村卓越职教师资“3D”培养培训模式,[1]即“三界(Demarcation)(政界、学界、业界)协同”,“三双(Double)(双导师、双基地、双证书)共生”,“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少红;从德国职教师资培养谈起[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03期
2 徐朔;职教师资培养的理论探讨及有关实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12期
3 陈彩燕;现代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导刊;2001年Z2期
4 颜明忠;张建荣;王建初;;从国际比较角度看“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19期
5 ;构建全新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08期
6 卢双盈;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协作会议纪要[J];现代技能开发;2002年04期
7 徐朔;;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属性和课程设置问题[J];职教通讯;2005年10期
8 徐丽华;;开放式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保障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06年04期
9 刘丹;;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研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政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任雪浩;刘新钰;;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养的特点与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祝林;瓦格纳;;国际合作中的职教师资培养策略体系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黄银忠;;高技能职教师资培养方案的构建[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安那托里亚·特罗斯约克;高凤友;;职教师资培养质量管理体系[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田忠民;吴方艳;黄勇;;多渠道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探讨[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课题组;陈祝林;徐朔;王建初;;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策略体系国际比较研究”总报告(简要报告)[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谷振国;我市唯一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揭牌[N];大连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柴葳;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记者 李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余良珍 本报记者 李文亭;着力打造职教师资培养高地[N];江西日报;2012年
5 通讯员 李雷 本报记者 李文亭;扬帆职教竞风流[N];江西日报;2011年
6 董鹏中 张玮东;建立“校—企—校”联盟 创新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4年
7 赵延安邋吴磊;面向地方需要 突出技能训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梦卿;免费职教师范生培养使用要跨哪些坎[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 孟庆国;培养:突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优势[N];中国教育报;2012年
10 重庆师范大学校长 周泽扬;立足地方发展 走地方高校的特色发展之路[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俊英;云南省“三师型”职教师资培养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贾俊刚;重点大学职教师资培养特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徐丽华;开放式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4 赵福君;职教师资培养中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杨柳;德国“双元制”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梁贵青;独立设置职技高师院校职教师资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7 孙清立;山东理工大学“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22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22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