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职教师资“高职—本科—专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初探

发布时间:2017-11-30 13:07

  本文关键词:职教师资“高职—本科—专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职业教育 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高职-本科-专硕”一体化


【摘要】:"高职-本科-专硕"一体化培养模式是在湖南省免费职教师范生培养计划基础上的创新探索,是一种职业指向性清晰的高层次职教师资专业教育,在专业理论、技能、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师素养培养等方面实现了初步突破。推动"高职-本科-专硕"一体化培养模式,要加强高层次专业化职教师资培养的政策引导与制度支持,完善多主体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素养导向"的职教师资实践教学与养成教育体系,并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体系,以高水平职教师资培养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715.1
【正文快照】: 一、创新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一个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应当要求其所有教师均接受过同等要求的专业教育,因此所设计的教师培养体系应有能力保证这一要求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出台的有关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3期

2 ;广西努力建设职教师资队伍[J];职教论坛;2000年05期

3 王兰英;重庆市采取五大措施 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J];职教论坛;2000年06期

4 施兰芳;跨世纪职教师资素质的重构[J];职教通讯;2000年12期

5 林快;;改变传统思维方式 提高职教师资素质[J];交通职业教育;2002年02期

6 陈永芳;郑建萍;;职教师资专业化的培训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27期

7 朱懿心;王益宇;;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谈职教师资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11期

8 商秀梅;刘培军;;中德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杨思帆;王红;;发达国家保障职教师资质量的若干经验与启示[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周润珍;刘灿国;;“城校互动”模式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知识经济;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换成;;武山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2 赵艳霞;;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及政策法律支持[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育锋;;关于职教师资“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孟庆国;李增武;王宪成;;第七专题论坛 职教师资中外专家论坛[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胡明;;培养新型职教师资 拓展“三农”服务新路[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安东尼·巴瑞特;;澳大利亚职教师资的发展[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乐一;;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建设现代化职教师资队伍[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8 李栋学;;关于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飒;;建立配套的管理体制——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保证[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10 胡守坤;彭明清;;对“双师型”教师的解读及培养途径的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欣然;职教师资依然紧俏[N];天津教育报;2008年

2 张国圣;构建职教师资联盟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3 ;砥砺耕耘培育职教师资 继往开来实现辉煌跨越[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侯长林 罗静 王锋;着力抓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N];贵州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杨靖;如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N];科技日报;2013年

6 记者 陈欣然;“双师型”职教师资博士生入学[N];天津教育报;2013年

7 匙明建;昌邑市“招、育、引”并重提升职教师资水平[N];联合日报;2014年

8 刘琴;锻造强大高效的职教师资队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刘琴;“十一五”全面推进职教师资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邢晖;职教师资:“扩量保质”的关键环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杰;中等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

2 何涓;湖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3 刘曳;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何杜;中德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周艳;我国职教师资继续教育体系建设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李俊琦;信息化环境下职教师资信息素养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刘晓萍;德国职教师资之重—“师傅”培养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聂昭丹;职教师资秘书学专业培养标准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9 邵文婷;网络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培养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10 韩向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39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239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0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