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职业教育联盟发展路径研究
本文选题:职业教育联盟 切入点:职业院校 出处:《教育评论》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建立区域职业教育联盟以提升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是国家宏观战略部署在职业教育层面的微观反映,也是当前我国中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了区域职业教育联盟的内涵与意义,从组织文化差异、教育管理机构治理、师资交流机制、专业建设衔接等角度剖析区域职业教育联盟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llianc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microcosmic reflection of the national macro-strategic deploymen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lliance, including the difference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he governance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the mechanism of teacher exchan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llianc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onvergence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作者单位】: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71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毅颖;;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问题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1期
2 赵红深;;高职院校多元文化冲突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年05期
3 周建松;孔德兰;郭福春;;基于内涵发展的高职专业品质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08期
4 由建勋;;高职教师“双通道流动”机制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Z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波;;涉粮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群建设的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2013年31期
2 刘佰明;;把握历史机遇,做好专业群内涵建设——北京市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群内涵探析[J];电子制作;2014年19期
3 郑惠虹;陈向平;陆天宇;;基于“厂校互通”选择路径的专业群建设实践研究——以建筑工程专业群为例[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2014年04期
4 谢妙芳;蒋祖星;;构建航海类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5 寿震坤;白文荣;;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6 由建勋;陈留彬;;由“合作”到“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年33期
7 孙健;;基于共生理论的职教集团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年33期
8 由建勋;孟爱霞;;校企一体化成人培训机制构建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贺敬宏;;高职院校专业的特色建设探讨[J];价值工程;2012年11期
10 周亦群;;高职会计实验室建设初探[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之左;高职院校教师资源开发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陈娜;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水生;翟伟杰;;浅谈“换工式”校企合作对培养目标的影响[J];成人教育;2006年06期
2 周建松;;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建设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赵鹏飞;苏成柏;;浅谈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马丽娟;王芳;;高职院校在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途径[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年14期
6 赵红深;;打造高职院校系部特色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年02期
7 梅亚明;;高校专业群的集约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7期
8 李焦明;;产业一线的技术人才应成为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主渠道[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姜相志;魏伟;;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二维关系[J];学术交流;2006年10期
10 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瑾,李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建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段世年;刘涛;;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3 张卉;;手机与高校信息教育——继“易堵”还是“易导”热论后的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曾红;吕秀芳;;加强专业建设 培养制造行业的软件人才[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许春雨;宋建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培养计划的修订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8期
6 史峰;;论围绕专业建设开展的创业教育[J];才智;2009年28期
7 樊扬祖;;高职通信服务类专业定位及建设路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年05期
8 付铭建;;会计职业道德培养在专业教学中的实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9 杨世伟;许晓红;;公安类特色专业建设的反思与建构[J];教育探索;2013年04期
10 朱宏;;浅谈数字展示专业建设[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舵;冯晓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2 许春雨;宋建成;韩富春;;我校2006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培养计划的修订与思考[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本文编号:1622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622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