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0 08:28

  本文选题:陶瓷艺术 切入点:职业教育 出处:《职教论坛》2015年26期


【摘要】:随着陶瓷产品国际市场的不断拓展,陶瓷行业的发展仍难满足市场的需求。全球日益增长的陶瓷产品需求,要求陶瓷产品必须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陶瓷作品的创新要求陶瓷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无论是在陶瓷艺术设计观念上,还是在欣赏水平上,都必须有超前意识。这就要求培养陶瓷艺术设计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也应不断创新。文章以陶瓷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创新为出发点,阐述了陶瓷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设立对于我国陶瓷行业发展的所产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详细分析了我国目前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现有的问题和我国陶瓷行业发展状况,探究职业技术教育中我国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创新构建。
[Abstract]: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ceramic products in the world requires that ceramic products must survive and develop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that the innovation of ceramic works requires professionals in ceramic art design, whether in the concept of ceramic art design or in the level of appreciation.Must have a leading consciousness.This requires the training of ceramic art and design personnel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should be constantly innovative.Based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ceramic art desig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eramic art design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eramic industry in China.At the same time,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ceramic art design professionals in China are analyzed in detail.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eramic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ceramic art design students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景德镇学院;
【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与发展研究——以景德镇高专为例”(编号:13YB121),主持人:汪芳莉
【分类号】:G712;J52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春雷;;对现代陶瓷设计教育的思考[J];江苏陶瓷;2009年06期

2 余磁;试论陶瓷装饰艺术的新发展[J];中国陶瓷;2002年04期

3 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31期

4 曾明玉;余建荣;;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顺;潘文明;唐蓉;尤伟忠;;高职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7期

2 耿虹;;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北方经济;2010年08期

3 刘莉宏;孙社文;董启广;;SMT实训“工学结合”模式的探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徐友辉;何雪梅;;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席英丽;;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教学体系”探索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7期

6 张卫平;黄莉娟;;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财会通讯;2009年36期

7 张健;;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彭跃湘;胡佳英;周劲松;;基于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研究[J];成人教育;2009年07期

9 庄小红;郭春香;;“工学结合”模式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赵运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梁世翔;王芳;;基于学、岗、就“三态合一”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刘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汪燕;;校企合作稳定的长效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朱蓉;;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交替的实践[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黄顺;潘文明;唐蓉;尤伟忠;;高职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宝军;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庄梅霞;江苏省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婉妮;中职学生职业素养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东斌;艺术型清水砖的研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张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聂星;企业主导: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苏州大学;2007年

8 蔡媛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罗纪红;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姚金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文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兼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04期

2 杨志红;刘庆华;刘虹秀;;高职生态式艺术设计教学模式[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宁;;释放灵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2008级陶瓷艺术设计系毕业设计作品评述[J];中国陶艺家;2012年02期

2 ;陶瓷艺术设计系’94届毕业生设计作品选[J];装饰;1994年04期

3 ;陶瓷艺术设计系’94届毕业生设计作品选[J];装饰;1994年04期

4 黄辉;;浅谈陶瓷艺术设计及发展趋势[J];大家;2010年24期

5 杨志;试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优越性[J];景德镇陶瓷;2002年03期

6 ;全国第七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获奖作品选登[J];陶瓷研究;2003年01期

7 陈君;浅析陶瓷艺术设计与接受美学的关系[J];设计艺术;2005年01期

8 郝欣;于成龙;;从现代生活方式谈现代陶瓷艺术设计[J];江苏陶瓷;2006年02期

9 万长林;;交融与图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投影[J];中国陶瓷;2006年08期

10 周明;;陶瓷艺术设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中国陶瓷;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邵丽平;姚蕾;;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产学合一,内外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通讯员 杨雷 芦晓卿;八陡:产业突起花竞艳[N];淄博日报;2010年

2 陶小伟;卢伟孙和他超越传统的青瓷艺术[N];丽水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磊;浅析杭州景行居中式会所的陶瓷艺术设计方案[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730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730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3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