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3T”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本文选题:高职院校 + 大学生 ; 参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17期
【摘要】: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开展以TRIZ为载体,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方法、提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创新教育,构建了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3T"创新教育模式(TRIZ—教学载体,Triple Levels—三层次教学体系,Three Merges—三融合教学途径)。确立了"人人能创新、时时能创新、处处能创新"的创新能力培养理念;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其内容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整合,开发了适合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大纲、教材、课件、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培养了一支既能胜任创新教育,又能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教师团队;建立了创新能力培养保障制度和管理机制;探索并实施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解决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内容、方法、途径、师资、模式等一系列瓶颈问题;破解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过程中的"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如何保障"等难题,探索了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Abstract]:Since 2008, Changzhou Engine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s taken the lead in developing innovative education with Triz as the carrier in the nation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iming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training innovative methods and improving their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production. The "3T"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l (Triple level three-level teaching system and three merges-three integrated teaching approaches) is constructed, which conform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idea of "everyone can innovate, can always innovate, can innovate everywhere", combines the cognitive law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integrates its content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law. The teaching resources, such as teaching outline, teaching material, courseware, test question bank and so on, are develope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a team of teachers who can not only be competent in innovative education but also serv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is developed.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guarantee system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ability, explores and implements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solves a series of bottleneck problems, such as carrier, content, method, way, teacher, mode and so on. This paper has solved the problems of "what to teach, how to teach, who will teach and how to guarantee"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has explored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作者单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71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荣浩;训练多种思维模式培养创新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01年03期
2 李英;图书馆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吕卫;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4 顾云清,孙英凤;略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吴志华;;重视五种意识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蔡文联;陈慧燕;凌云;;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实践[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农锦华;郭起彦;;简论强化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4期
8 汤天忠;;培养创新能力 搞好语文教学[J];民营科技;2008年11期
9 文贤慧;王晓春;;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和创业相结合的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吴小叶;;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三对关系”的处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2013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吴兴卫;;让初中数学课“活”起来[A];2013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梁锦玲;;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A];2014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胡福年;伍斌;朱松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探讨[A];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刘晓庚;彭冬梅;孙明;曹崇江;刘琴;张灏;孔令艳;;以应化实验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A];2010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许凤慧;陈军;侯煜;施琴;;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7 熊舸;何晓琼;陈怡露;;基于就业质量提升的第二课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例[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王辑祥;贺秋丽;王庆华;;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王换先;;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A];2014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10 肖菲;;网络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探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沅锟;泰国中学中华才艺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2 林滔;提升阳江市乡镇党组织管理能力的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10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110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