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职教师资素养培养方案设计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09-03 06:53
【摘要】:职教师资素养的培养方案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在确定职教师资素养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首先要确立职教师资素养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和实施方式,并建立由宏观指导、协调管理和组织实施三级管理体制,同时在师资队伍、实习实训环境等方面加强建设,以为职教师资素养培养工作提供保障。
[Abstract]:It is a systematic process to design the training scheme of teachers' literacy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termining the training pla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literacy, we should first establish the go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literacy cultivation, and on this basis, 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implementation mode, and establish the three-level management system by macroscopic guidance, coordination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practic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teachers.
【作者单位】: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创业就业处;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基金】:教育部财政部职教师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职教师资素养培养课程开发”(VTNE091),主持人:王建华
【分类号】:G71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智运;;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跨海;;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J];成功(教育);2012年02期

2 陈三平;谢钢;杨奇;高胜利;;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介绍——以国家级精品课程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创建和成效为例[J];大学化学;2012年03期

3 邵燕芬;;第二课堂在应用型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定位[J];大学教育;2012年05期

4 侯臣平;吴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几点认识——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年02期

5 查小春;;高校地理科学创新实验班课程结构优化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2年02期

6 杨文斌;;国内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述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龚光军;田绍军;;以多元智能理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王新乐;;高校创新音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初探[J];大舞台;2014年01期

9 马玉心;崔大练;;新形势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09期

10 傅绪成;王小艳;吴菊;;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创新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晓辉;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冯慧;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贺艳丽;大学生科研团队创新人格培养问题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2 董萍;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刘竞;省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4 宋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刘盾;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6 侯蕾蕾;中美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沙宪锋;多元化视角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许卓明;对“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刘智运;;对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出台的有关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3期

2 ;广西努力建设职教师资队伍[J];职教论坛;2000年05期

3 王兰英;重庆市采取五大措施 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J];职教论坛;2000年06期

4 施兰芳;跨世纪职教师资素质的重构[J];职教通讯;2000年12期

5 林快;;改变传统思维方式 提高职教师资素质[J];交通职业教育;2002年02期

6 陈永芳;郑建萍;;职教师资专业化的培训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27期

7 朱懿心;王益宇;;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谈职教师资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11期

8 商秀梅;刘培军;;中德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杨思帆;王红;;发达国家保障职教师资质量的若干经验与启示[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周润珍;刘灿国;;“城校互动”模式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知识经济;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换成;;武山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2 赵艳霞;;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及政策法律支持[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育锋;;关于职教师资“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孟庆国;李增武;王宪成;;第七专题论坛 职教师资中外专家论坛[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胡明;;培养新型职教师资 拓展“三农”服务新路[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安东尼·巴瑞特;;澳大利亚职教师资的发展[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乐一;;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建设现代化职教师资队伍[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8 李栋学;;关于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飒;;建立配套的管理体制——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保证[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10 胡守坤;彭明清;;对“双师型”教师的解读及培养途径的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欣然;职教师资依然紧俏[N];天津教育报;2008年

2 张国圣;构建职教师资联盟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3 ;砥砺耕耘培育职教师资 继往开来实现辉煌跨越[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侯长林 罗静 王锋;着力抓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N];贵州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杨靖;如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N];科技日报;2013年

6 记者 陈欣然;“双师型”职教师资博士生入学[N];天津教育报;2013年

7 匙明建;昌邑市“招、育、引”并重提升职教师资水平[N];联合日报;2014年

8 刘琴;锻造强大高效的职教师资队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刘琴;“十一五”全面推进职教师资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邢晖;职教师资:“扩量保质”的关键环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艳;我国职教师资继续教育体系建设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俊琦;信息化环境下职教师资信息素养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刘晓萍;德国职教师资之重—“师傅”培养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聂昭丹;职教师资秘书学专业培养标准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5 邵文婷;网络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培养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6 韩向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万娥;企业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19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219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c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