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职业教育关系的重构
[Abstract]:Education is the sour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future and fate of national enterprises. Runn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well is not only a major educational problem, but also a major political issue.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hot spot of social concern.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fairness and cultivate the highly skilled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divid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o administrative relationship, legal relationship, financial relationship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relationship as the main line, through the German, American and Australian governments' practice of manag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bining the gains and losses of our government's vocational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and caus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assumption of reconstructing the four relations between government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passive control to active service-administrative relationship re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legal maneuverability-reconstruction of legal relationship; promoting educational fairness-re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relationship; optimizing the exter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decision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o systematically comb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etc. Enlighten people to give more attention and thinking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1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类型视野下的高职教育发展[J];职教论坛;2011年22期
2 丁庆红;;高等职业教育浅析[J];企业家天地;2011年07期
3 ;立足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学报发展[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吴高岭;张应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多元化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5 逸公;;论点[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6 李玉静;;动态[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15期
7 李屹松;;乐在其中——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愉悦化教学法[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8 ;大赛进行时[J];河南教育(下旬);2011年Z1期
9 黄日强;邓志军;;试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J];江苏教育;2011年18期
10 董迎春;;坚持育人为本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玫谕;;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与社会生活导向关系浅析[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李英英;张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德国双元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前言[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桂芳;张学英;任秀巧;;WTO环境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肖川;;设立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特区构想——以海峡两岸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为主要特色和途径[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6 张银喜;;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认识[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可淑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改革探讨[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赵跃进;闫达远;张经武;武红;陈丽英;;为社会服务办好高等职业教育[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金晓鸥;;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探讨[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10 方向阳;丁金珠;;基于交换与治理机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安;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N];安康日报;2005年
2 滕夏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日趋完善[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3 见习记者 张可杰 通讯员 田寿永 曾宪章;武汉城市圈成立高等职业教育联盟[N];孝感日报;2008年
4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职业教育实践[N];甘肃日报;2008年
5 记者 佘峥;三成台湾高校来厦参展[N];厦门日报;2009年
6 记者 苏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示范区[N];光明日报;2009年
7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郑冰梅;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N];山西科技报;2009年
8 记者 吴清泉;3200万美元投向高等职业教育[N];云南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冯克;高等职业教育应向基层前移[N];农民日报;2010年
10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 庞海珍 路宝利 王栋 执笔;办好高等职业教育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N];河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安国;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财政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2 乔佩科;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3 闫宁;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晓;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6 王振如;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7 樊秀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常小勇;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波;桂林市中等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曦;试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韩爱群;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曾玉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5 李金春;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D];苏州大学;2005年
6 周娟娟;政府在高职办学中的职责界定[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伍川勇;四川省技术监督学校技术监督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个案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龚福明;高职院校系(部)级教学工作评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钟琳;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双华;综合职业能力为本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07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40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