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要追求创新

发布时间:2019-09-19 15:57
【摘要】:正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张启富在《教育发展研究》发表的《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指出,现代学徒制在德、英等发达国家广泛实施并取得巨大成功。但在我国,受制于企业利益不大、院校能力不强、学生前景不明和制度保障不够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面临着实践困境。在外部制约因素短期内无法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一要选择供给引导型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模式。联合相关企业共同构建供给引导型现代学徒
【图文】:

高等教育,社会发展,世界,引导型


一要选择供给引导型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模式。联合相关企业共同构建供给引导型现代学徒制模式是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实选择。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合作企业的参与度和发挥企业培训的作用,满足企业用人和学生能力提升的需求。二要小范围小规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三要制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学结合培养方案。确保“工”的比重;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四是推进学生考核评价的“四个转变”,即考核评价标准应从学校单一标准向综合化标准转变、考核评价内容应从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图12011~2014年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研究主要领域资讯技能和生产力:调查技能怎样促进经济增长高等教育与培训体系的结构:探讨政策、拨款和市场框架对教育与培训供给的影响学习和教学:深刻理解人们怎样学习、为什么学习、在哪儿学习及什么时候学习教育与培训对社会包容的贡献:研究通过教育与培训减少弱势人口数量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定位和作用:研究职业教育与培训在高等教育、工作世界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框架图,研究逻辑,创新项目,框架


依据如下政策工具,以确定高效教育生态系统的特征,从而促进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实现自我改善,并为教育实验和革新提供空间。这些工具包括:市场机制——准市场能否促进教育创新?评估和教育创新;纵向信息体系;教育研究和发展;学校组织;课程政策。该项目还有两个目标:发展一个针对教育创新的评估框架;分析以改善社会经济弱势群体学生、家庭和社区学生教育结果为目标的教育创新政策。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72015年第10期第36卷总788期No.10,2015Vol.36GeneralNo.788创新教育与培训技能图2OECD教育与培训创新项目研究逻辑框架
【分类号】:G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钰峰;;澳大利亚新学徒制计划篷勃发展——2001年有关统计数据及说明[J];世界教育信息;2002年11期

2 陈海忠,陈贵青;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改革[J];职教论坛;2004年01期

3 展瑞祥;现代学徒制在西欧职教中的作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5年02期

4 徐国庆;;中国的民间学徒制[J];职教论坛;2006年02期

5 李斌;张琦;;论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12期

6 ;国际[J];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24期

7 芮小兰;;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8年04期

8 关晶;;西方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二十年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5期

10 陈鹏;;美国注册学徒制:演进过程与内部机理[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玉杰;;引入现代学徒制 全力推进短期培训[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澳大利亚 学徒制:就业“前哨”[N];光明日报;2011年

2 ;现代学徒制的“珍贵样本”[N];中国教育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张宁锐;英国“现代学徒制”启迪中国职教[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武夷山;学徒制不该死亡[N];上海科技报;2013年

5 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延;应用现代学徒制培养高端制造业急需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4年

6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实岗培养企业需求的学徒[N];中国教育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张婷;现代学徒制如何“洋为中用”?[N];中国教育报;2014年

8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关晶;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N];中国教育报;2014年

9 张晓明;英国:工读交替的现代学徒制[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关晶;现代学徒制,向质量要未来[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闻;试析13-16世纪英格兰律师阶层与法律学徒的身份转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姝琼;21世纪以来奥地利学徒制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王丽琴;认知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开发;评析英国1802年《学徒健康与道德法》[D];苏州大学;2014年

5 洪雪飞;信息技术环境下学徒共同体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和美君;认知学徒制对知识本质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田英玲;瑞士现代学徒制“三方协作”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8 李永生;认知学徒制与中国大学英语者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38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538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f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