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9-10-24 07:59
【摘要】:双元制教育是德国广泛应用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为德国成为工业强国,发挥了巨大作用。文章从学习模式、法律保障、管理机构、考核模式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特色。
【作者单位】: 福建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分类号】:G719.5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熊火金;;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汤晓燕;;德国职业教育特色[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尹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庆;孙明海;;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双元制的教学模式探析[J];包装工程;2010年S1期

2 刘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创新的启示——以粤北民族地区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刘湘洪;;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2年13期

4 胡海燕;熊火金;;德国本科教育双元制课程体系的特点及其理论基础[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时丽颖;潘晓勇;田晓;胡靖宇;焦翠影;;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动力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2期

6 许育龙;;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培训模式的借鉴与思考[J];福建建材;2014年08期

7 胡晓燕;;从德国教材分析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借鉴与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年20期

8 钟希明;;文化产业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构[J];福建艺术;2014年06期

9 陈诚;王光辉;;德国两类高等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价值工程;2014年06期

10 汤晓燕;;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高职实践教学[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易庆;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靖宇;穆伟斌;沈焕泉;;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2期

2 刘晓;;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经验 大力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姜大源;论德国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性模式(上)[J];职教论坛;2003年10期

4 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年24期

5 张健;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与专科大学入学资格一体化的模式试验及借鉴[J];职教通讯;2002年07期

6 冯建忠;;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2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尧林;风彬;;“双元制”办学使平度职教如虎添翼[J];教育与职业;2004年09期

2 谢宗东;借鉴“双元制”进行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02期

3 梁琦;“双元制”在教学中的应用浅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4 吕惠敏;奥地利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及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窦新顺,付俊薇;德国“双元制”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4年06期

6 曾燕生;;定单式“双元制”教学探讨[J];中国培训;2005年12期

7 张伟;浅议在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开展“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可行性[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02期

8 高云峰;高职院校实行“双元制”分层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5年04期

9 柳咏芬;“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5年08期

10 陈智刚;;借鉴德国“双元制”改革我院教学模式[J];科技广场;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伯平;项顺如;;“双元制”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毛传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德国“双元制”模式[A];'96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陈光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课题组;;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5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课题组;;构建普教、职教和谐发展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6 于素云;;基于“双元制”教育技术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国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吴];王家晶;;引入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新路[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9 周波;;“双元制”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10 周波;;“双元制”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 通讯员 廖文婷;“双元制”模式培养研究生[N];苏州日报;2010年

2 冯峰 武梦亚;太仓“双元制”与地方经济良性循环[N];江苏经济报;2007年

3 记者 朱振岳;浙江“双元制”助工人成技术骨干[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记者沐滟;“双元制”订单孵化高技能人才[N];无锡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丁洋;导入职教“双元制”培养稀缺专才[N];消费日报;2012年

6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志远;“双元制”职教成就“德国制造”[N];经济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潘光;引企入校完善职教“双元制”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赵建中;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探索[N];光明日报;2009年

9 宋玉婷 杨社生;五台山五峰宾馆与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双元制”办学[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本报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双元制”教学创出“太仓样本”[N];苏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臧志军;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玲;我国借鉴“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张书芳;德国“双元制”模式与中国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3 张芳芳;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勇智;中职学校“双元制”教育理念及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红琼;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育真;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旅游职业学校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丛培军;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双元制”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程柳;德国双元制大学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刘益青;高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职业人培养路径探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10 王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2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552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f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