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才成长“立交桥”与中职升学定位的思考与讨论
发布时间:2020-02-09 17:26
【摘要】:正人才成长"立交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工程。本文基于政策文本和田野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并就政策预期、政策执行、政策优化进行讨论。一、从规模建设走向体系建设: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政策预期在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时代大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被置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张。但是,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内部的纵向衔接以及与普通教育的
【图文】:
策完全成型,职业教育也正式进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时期。二、执行梗阻:人才成长“立交桥”政策可行性评估人才成长“立交桥”作为一项新政,在政策执行基储执行过程、预期执行结果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梗阻现象,执行难度较大。(一)从政策执行基础来看,单边通达的“双轨制”局面仍然根深蒂固根据相关政策内容,国家预设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如下图所示,整个教育体系从高中阶段被分为明显的两条轨道,一条是学术轨,另一条是职业轨。所谓“立交桥”就是在学术轨和职业轨之间架起多条连接的桥梁。图1人才成长“立交桥”基本框架示意图[7]这个架构如果能够实现,的确给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和更大的自由度,是一个理想的教育体系模型。但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正如图1所示,学术轨内部和职业轨内部向上延伸的是宽阔的大道,但两者之间的连接却是线状的小道。并且,从职业轨转向学术轨的路径仍是虚线,或者说是规划中的路线。目前,中职生进入高等学校的途径主要是在职业轨内部,通过高职高专的自主招生(单招),由中职升入高职,很少能有学生从中职通过对口升学直接进入普通高校。我们在中部样本学校的问卷数据显示:在基线12063名样本学生中,有3077人(占25.47%)有意愿通过参加普通高考对口升学到普通高校,然而在中职学习近一学年后,70%的学生放弃了原初的想法,有意对口升学的人数下降为914人(占7.57%)。据此而言,即使有了“立交桥”,中职生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与意愿“上桥”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不能整体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大多数中职生只能是“望桥兴叹”。(二)从政策执行过程来看,准备试行的双向互通措施存在潜在风险为扭转前面所述的单边通达状况,国家提出了双轨互通的?
策完全成型,职业教育也正式进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时期。二、执行梗阻:人才成长“立交桥”政策可行性评估人才成长“立交桥”作为一项新政,在政策执行基储执行过程、预期执行结果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梗阻现象,执行难度较大。(一)从政策执行基础来看,单边通达的“双轨制”局面仍然根深蒂固根据相关政策内容,国家预设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如下图所示,整个教育体系从高中阶段被分为明显的两条轨道,一条是学术轨,另一条是职业轨。所谓“立交桥”就是在学术轨和职业轨之间架起多条连接的桥梁。图1人才成长“立交桥”基本框架示意图[7]这个架构如果能够实现,的确给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和更大的自由度,是一个理想的教育体系模型。但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正如图1所示,学术轨内部和职业轨内部向上延伸的是宽阔的大道,但两者之间的连接却是线状的小道。并且,从职业轨转向学术轨的路径仍是虚线,或者说是规划中的路线。目前,中职生进入高等学校的途径主要是在职业轨内部,通过高职高专的自主招生(单招),由中职升入高职,很少能有学生从中职通过对口升学直接进入普通高校。我们在中部样本学校的问卷数据显示:在基线12063名样本学生中,有3077人(占25.47%)有意愿通过参加普通高考对口升学到普通高校,然而在中职学习近一学年后,70%的学生放弃了原初的想法,有意对口升学的人数下降为914人(占7.57%)。据此而言,即使有了“立交桥”,中职生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与意愿“上桥”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不能整体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大多数中职生只能是“望桥兴叹”。(二)从政策执行过程来看,,准备试行的双向互通措施存在潜在风险为扭转前面所述的单边通达状况,国家提出了双轨互通的?
【图文】:
策完全成型,职业教育也正式进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时期。二、执行梗阻:人才成长“立交桥”政策可行性评估人才成长“立交桥”作为一项新政,在政策执行基储执行过程、预期执行结果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梗阻现象,执行难度较大。(一)从政策执行基础来看,单边通达的“双轨制”局面仍然根深蒂固根据相关政策内容,国家预设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如下图所示,整个教育体系从高中阶段被分为明显的两条轨道,一条是学术轨,另一条是职业轨。所谓“立交桥”就是在学术轨和职业轨之间架起多条连接的桥梁。图1人才成长“立交桥”基本框架示意图[7]这个架构如果能够实现,的确给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和更大的自由度,是一个理想的教育体系模型。但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正如图1所示,学术轨内部和职业轨内部向上延伸的是宽阔的大道,但两者之间的连接却是线状的小道。并且,从职业轨转向学术轨的路径仍是虚线,或者说是规划中的路线。目前,中职生进入高等学校的途径主要是在职业轨内部,通过高职高专的自主招生(单招),由中职升入高职,很少能有学生从中职通过对口升学直接进入普通高校。我们在中部样本学校的问卷数据显示:在基线12063名样本学生中,有3077人(占25.47%)有意愿通过参加普通高考对口升学到普通高校,然而在中职学习近一学年后,70%的学生放弃了原初的想法,有意对口升学的人数下降为914人(占7.57%)。据此而言,即使有了“立交桥”,中职生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与意愿“上桥”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不能整体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大多数中职生只能是“望桥兴叹”。(二)从政策执行过程来看,准备试行的双向互通措施存在潜在风险为扭转前面所述的单边通达状况,国家提出了双轨互通的?
策完全成型,职业教育也正式进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时期。二、执行梗阻:人才成长“立交桥”政策可行性评估人才成长“立交桥”作为一项新政,在政策执行基储执行过程、预期执行结果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梗阻现象,执行难度较大。(一)从政策执行基础来看,单边通达的“双轨制”局面仍然根深蒂固根据相关政策内容,国家预设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如下图所示,整个教育体系从高中阶段被分为明显的两条轨道,一条是学术轨,另一条是职业轨。所谓“立交桥”就是在学术轨和职业轨之间架起多条连接的桥梁。图1人才成长“立交桥”基本框架示意图[7]这个架构如果能够实现,的确给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和更大的自由度,是一个理想的教育体系模型。但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正如图1所示,学术轨内部和职业轨内部向上延伸的是宽阔的大道,但两者之间的连接却是线状的小道。并且,从职业轨转向学术轨的路径仍是虚线,或者说是规划中的路线。目前,中职生进入高等学校的途径主要是在职业轨内部,通过高职高专的自主招生(单招),由中职升入高职,很少能有学生从中职通过对口升学直接进入普通高校。我们在中部样本学校的问卷数据显示:在基线12063名样本学生中,有3077人(占25.47%)有意愿通过参加普通高考对口升学到普通高校,然而在中职学习近一学年后,70%的学生放弃了原初的想法,有意对口升学的人数下降为914人(占7.57%)。据此而言,即使有了“立交桥”,中职生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与意愿“上桥”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不能整体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大多数中职生只能是“望桥兴叹”。(二)从政策执行过程来看,,准备试行的双向互通措施存在潜在风险为扭转前面所述的单边通达状况,国家提出了双轨互通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国良;董秀华;茅鸿祥;杜晓利;张珏;郭扬;王琴;杨治平;魏延志;王秀军;朱桃福;张振助;邱国华;董业军;杨晓凤;付炜;陆t
本文编号:2577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57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