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构建我国现代学徒制面临的障碍——基于制度学的剖析

发布时间:2020-02-11 18:13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以制度属性为基础、以企业参与为轴心、以工作过程学习为立足点、以制度规定和执行为过程的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我国现代学徒制自开展以来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也面临许多障碍。基于制度学视角,从制度规定和制度执行两个方面,对我国现代学徒制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障碍进行纵向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通过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完善局部规则章程、添设相应紧需机构、推动人们对现代学徒制的认知和认同等策略来促进我国现代学徒制的顺畅构建。
【图文】:

路径图,路径图,问题,制度学


职教论坛/2017.3BAIJIALUNYUAN百家论苑们是任何一种制度在纵向构建过程中必经的两个阶段。现代学徒制在我国之所以称为“试点”,从制度学的角度看,就是现代学徒制中的制度从无到有、由不明显至明显的探索和培育过程[2]。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现代学徒制的构建就是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制度规定和制度执行的不断创新、修改和完善,实现现代学徒制顺畅实施的过程。所以,若想实现现代学徒制的完美构建,必须严把现代学徒制的制度规定和制度执行两关。自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以来,取得了诸多成果,如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的现代学徒制,都实现了学徒与岗位、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达到了招生与招工、上课与上岗、毕业与就业的互通、融合和衔接。但也存在很多障碍,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并改善,以下将基于制度学视角,遵循制度构建的纵向(时间)顺序,从影响现代学徒制构建的两大关键因素:制度规定和制度执行展开全面深入剖析。二、现代学徒制构建过程中的制度问题(一)基于制度学视角看问题的重要性人们判断事件因果关系的一般思考方式是线段式思考而不是复环式思考,线段式思考是只考虑两个在时间和空间上相距最近的事件的因果关系,对问题的解决往往采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只能从表象上解决问题。但实际上,某一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有些“因”与“果”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很远,但却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旦人们运用复环式思考,层层深入,就可以找到问题根本原因,问题也便迎刃而解。从制度学的角度来说,制度原因是发生于组织和人类社会中各种事件及问题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复环式思考问题?

路径图,路径图,问题,制度学


职教论坛/2017.3BAIJIALUNYUAN百家论苑们是任何一种制度在纵向构建过程中必经的两个阶段。现代学徒制在我国之所以称为“试点”,,从制度学的角度看,就是现代学徒制中的制度从无到有、由不明显至明显的探索和培育过程[2]。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现代学徒制的构建就是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制度规定和制度执行的不断创新、修改和完善,实现现代学徒制顺畅实施的过程。所以,若想实现现代学徒制的完美构建,必须严把现代学徒制的制度规定和制度执行两关。自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以来,取得了诸多成果,如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的现代学徒制,都实现了学徒与岗位、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达到了招生与招工、上课与上岗、毕业与就业的互通、融合和衔接。但也存在很多障碍,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并改善,以下将基于制度学视角,遵循制度构建的纵向(时间)顺序,从影响现代学徒制构建的两大关键因素:制度规定和制度执行展开全面深入剖析。二、现代学徒制构建过程中的制度问题(一)基于制度学视角看问题的重要性人们判断事件因果关系的一般思考方式是线段式思考而不是复环式思考,线段式思考是只考虑两个在时间和空间上相距最近的事件的因果关系,对问题的解决往往采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只能从表象上解决问题。但实际上,某一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有些“因”与“果”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很远,但却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旦人们运用复环式思考,层层深入,就可以找到问题根本原因,问题也便迎刃而解。从制度学的角度来说,制度原因是发生于组织和人类社会中各种事件及问题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复环式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关晶;;当前主要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分析[J];职教论坛;2016年16期

2 贾建国;;制度互补性视角:我国现代学徒制构建的制度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31期

3 程宇;;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政策发展轨迹与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09期

4 张建国;;论学徒制职业教育的制度意蕴[J];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07期

5 杜广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解析和制度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30期

6 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年10期

7 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姬冰澌;徐莉;;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基于2002—2015年的期刊文献分析[J];终身教育研究;2017年03期

2 蒋亦璐;;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全球历史回溯与本土现实思考[J];开放学习研究;2017年02期

3 蒋亦璐;;学习型城市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职教论坛;2017年03期

4 国卉男;吴遵民;韩保磊;;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从国际到本土的嬗越与重构[J];开放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5 赵云;;德国学习型区域建设探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5年01期

6 年智英;陈丽;谢浩;;世界学习型城市发展趋势:理念、标准与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11期

7 胡丽亚;;改善监管并吸引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方向[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4年02期

8 朱敏;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全球发展回溯与未来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9 林艳华;;数字化终身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王学珍;;学习型城市建设协同运行机制的障碍与构建[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晶;;英国学徒制改革的新进展[J];职教论坛;2009年25期

2 李敏;潘严娜;;英国发展世界一流学徒制的最新进展[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10期

3 ;西方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思考[J];职教论坛;2010年16期

4 ;近距离看英国的学徒制[J];职教论坛;2012年16期

5 杨骁瑾;赵文静;;澳大利亚学徒激励计划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年11期

6 ;英国《学徒制、技能、儿童和学习法案》述评[J];职教论坛;2012年34期

7 匡瑛;;2012英国“国家学徒制周”综述[J];江苏教育;2012年12期

8 徐新燕;;21世纪美国的学徒制[J];上海教育;1998年07期

9 朱敏成;论现代学徒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11期

10 安钰峰;;澳大利亚新学徒制计划篷勃发展——2001年有关统计数据及说明[J];世界教育信息;200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玉杰;;引入现代学徒制 全力推进短期培训[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澳大利亚 学徒制:就业“前哨”[N];光明日报;2011年

2 ;现代学徒制的“珍贵样本”[N];中国教育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张宁锐;英国“现代学徒制”启迪中国职教[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武夷山;学徒制不该死亡[N];上海科技报;2013年

5 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延;应用现代学徒制培养高端制造业急需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4年

6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实岗培养企业需求的学徒[N];中国教育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张婷;现代学徒制如何“洋为中用”?[N];中国教育报;2014年

8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关晶;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N];中国教育报;2014年

9 张晓明;英国:工读交替的现代学徒制[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关晶;现代学徒制,向质量要未来[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范军;2009年以来英国学徒制新进展及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雅美;现代学徒制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6年

3 朱闻;试析13-16世纪英格兰律师阶层与法律学徒的身份转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姝琼;21世纪以来奥地利学徒制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王丽琴;认知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开发;评析英国1802年《学徒健康与道德法》[D];苏州大学;2014年

7 洪雪飞;信息技术环境下学徒共同体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和美君;认知学徒制对知识本质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田英玲;瑞士现代学徒制“三方协作”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78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578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3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