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公平”和“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两个热点问题。职业教育在理论上和思想上的“战略优先地位”并没有为它的现实发展带来辉煌,职业教育处于公平危机。我国学者在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中,更多地关注“教育公平基本问题”、“义务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公平”方面,而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则侧重对实践问题的反思和对策的探讨。基于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国内外关于职业教育研究的分析,我选择了“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这个选题。在“公平”的理念下对职业教育进行研究,丰富职业教育理论和教育公平研究,有助于人们改变职业教育观念,制定出更好的职业教育政策,促进职业教育价值的全面实现。本研究以文献法为主要方法,参照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教育公平理论、社会分层理论和政策价值分析观点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它的创新之处是:对“职业教育公平”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和阐述;探索了“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内容,以期抛砖引玉;提出“政策是实现职业教育公平的关键”的观点。本研究主要探讨三个问题:一是职业教育公平的概念和内涵;二是职业教育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三是实践中的职业教育公平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职业教育公平是指职业教育平等地满足个人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以保障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实现和自由幸福的生活。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职业教育对于个人具有的公平性;二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平等性。职业教育公平的内涵是指:一是所有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基本平等与对个体发展差异性的尊重;二是职业教育在满足处境不利群体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上具有的补偿性;三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的发展机会、获得同等的待遇和社会认可。职业教育是教育分流的产物,是一种以受教育主体掌握某种技艺、技能为主要方式,以就业为导向,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和就业能力提高为目标的培养“职业人”的教育服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它是一种面向更多人群和人终身的教育,人的生存权的实现是它的基本目标。从我国实施的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的主体来看,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具有义务教育基础,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则有普通高中教育基础;接受职业培训的人,他们的教育背景则比较复杂。职业教育以其对象的“全纳性”使“公平”变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公平是职业教育“平等”与“效率”的和谐统一。 社会分层理论对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分析维度。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的重要概念。个人在社会中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与政治、文化权利的大小是社会分层的依据。教育是影响社会分层的主要参照因素。一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与他所受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当前的社会阶层对他所受教育的程度和类别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个人所受的教育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未来所处的社会阶层。一般来讲,职业教育与社会下层有很高的相关性,而且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都印证着这一事实。职业教育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复制”了原有社会的不平等,但它更有促进个人向上层社会流动的巨大作用:职业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尤其是那些处境不利群体获得谋生的本领,提高他们生活保障性和就业能力。就业对于个人而言,不仅是谋生的方式,更是展示自我价值,发现潜力与兴趣,激发出迈向更高目标的愿望和行动。对于处在同一社会阶层的人来说,在他们没有机会接受更多普通教育的情况下,从纵向和横向比较的角度,职业教育对他们代内和代际流动都有积极意义。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很多不公平: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不足;重视城市和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而忽视职业培训和对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补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复杂:有理论研究的不足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职业教育价值实现的制约,还有政策指导思想和目标上的错位,同时也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水平的局限。我国职业教育出现的“公平危机”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政策”则是化解“危机”的主要手段。 职业教育公平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提出“职业教育公平”论断是对职业教育“公共性”特征的尊重和突显。政府通过制定彰显“公平”目标的职业教育政策、完善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平衡“平等”与“效率”的关系、确保职业教育的公平发展是它对职业教育的责任。实现职业教育公平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的写照,走向公平的职业教育则是学习化社会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在职业教育公平发展的征程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加大职业教育投资、强化对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补偿、深化对职业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加快对职业教育的评估体系和数据库建立、加强职业教育研究等。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719.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涛;;中等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公平探析[J];才智;2011年27期
2 杜睿云;安树伟;;发展职业教育支撑农村劳动力转移:比较优势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3 刘红兵;郭辉;;论现代综合高中普职融通的教育理论模型[J];成人教育;2014年05期
4 王云波;;走向教育公平的职业教育:问题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5 卢志成;李斌琴;;对优秀运动员“免试上大学”政策的辩证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赵阳;;丹麦和韩国:低技能工人与成人职业技能提升战略的借鉴[J];南方论刊;2010年12期
7 卢志成;;体育公平相关原则的政策性解析[J];嘉应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莫丽娟;袁桂林;;普职分殊:研究普职规模结构的逻辑起点[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5期
9 邹义珍;;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探讨[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6期
10 罗明丽;聂伟;;社会分层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探微[J];职教论坛;2012年2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3 孔凡琴;多维视阈下的英国高中教育办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崇铁;农户子女中等职业教育决策行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周永平;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补偿的转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廖晓衡;互动与联动:中职教育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柒文英;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观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维鹏;民族地区职教的发展困境与解困思路[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3 孙晓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及对策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轶;促进昆明市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胡云燕;上海中等职业学校外地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曙光;我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臧亮;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演变研究(1978-2008)[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于珊;南宁市职业教育“立交桥”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9 许娜;普通高中学生职业教育认同感的培养[D];黑龙江大学;2013年
10 尤锐锐;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
本文编号:
2602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0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