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7 16:00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科教兴国的进程中肩负重要使命。作为社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对其自身人格的健全、品德的完善、自我的提升产生直接影响,还关系到社会生产的进程,将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对准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进行研究有现实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当中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在利益取舍、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和义利选择上,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有着明显的个人倾向,从主观上分析,这是由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功利性以及对知识实用性的过分强调导致的,从客观上分析,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低下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小觑。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呈现认知程度肤浅、结构失衡、内在理性支撑缺乏的特征。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阶段与办学机制以及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应遵循职业指导教育与理想教育结合、专业技能培训与素质教育并行、就业指导与人格培育兼顾岗位教育与感恩教育同在的原则,致力于打造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环境网络,为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提供全方位的环境支持,并在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自我意识层面上进行研究与探讨,使主观与客观达到有效融合。 与此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途径的不断拓宽与更新也是其社会责任感培育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进行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时必须更新培育手段,利用网络传达正确责任观;充分利用与企业有着紧密接触的优势,实现校企结合,对其责任感的强化实施多角度的影响;推动社会实践,让其在实际生活中感悟责任,自觉履行责任;以“两课”教育占领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理论高地,改进和创新“两课”教育手段,不断丰富其理论水平,以期用正确的理论指导正确的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711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7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飞;刘义;;责任感问题的理论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孙丽萍;;培养高职生责任意识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王艳秋;;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栾茂峰;;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机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黄映然;石瑞红;;社会责任感形成过程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7年06期
6 陈锡敏;健全人格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J];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11期
7 殷国聪;大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性思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陶成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的特点及对策分析[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李丽;;对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学生特点的再认识[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李晓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欣,
本文编号:2642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42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