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职校生人际交往及其引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15:34
【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异常激烈,交往日趋频繁的世纪,交往已成为当代人必不可少的存在与发展方式。对于正处于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职校生来说,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由于传统的偏见,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很少关注职校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对他们拥有良好交往能力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为了促进职校生的健康成长,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针对职校生的人际交往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等,在对某职业学校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目前职校生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分析了职校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探究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从职校生个体成长、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三个方面,论证了进行职校生人际交往及其引导研究的必要性;最后,,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职校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实施方略,即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建立评价职校生的新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职校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价值目标,本文从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出发,着重阐述了学校培养职校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主要途径,同时表明应形成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力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职校生健康成长。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71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晓霞;;职校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谢友建;防止职校生考试作弊方法探讨[J];职教论坛;1998年01期

3 周新桥;职校生毕业应对策略及其指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3期

4 张伟,俞跃进;职校生“职业发展能力”探析[J];职教通讯;2002年06期

5 朱毅民;职校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2年02期

6 陆春庚;职校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及疏导[J];职教通讯;2003年10期

7 贺文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3年24期

8 李志伟;职校生不愿听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轻工教育;2004年04期

9 朱敏芳;;职校生礼仪教育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10 朱敏芳;;职校生社会交往研究之必要性[J];职业时空;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军;;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格、人际交往能力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玉杰;;浅谈职校生的优势与发展[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军华;姚梅林;;职校生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特点及其对学业进步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英春;邹泓;;亲子依恋和家庭功能对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海霞;张运芝;戴琳琳;樊菊芳;;人际交往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军;;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效果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包丽娟;;为学生的“存折”加码——班主任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乔静芝;姜琨;;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英春;邹泓;;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及其类型[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许玲;;如何克服交往中的心理障碍[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敖生;职校生为何比大学生吃香[N];浙江日报;2003年

2 许萍 作者单位:合肥经济管理学校;浅谈职校生能力的培养[N];安徽经济报;2007年

3 ;我市职校生笑对就业[N];成都日报;2009年

4 记者 童凯 通讯员 肖永刚;扶持贫困职校生自主创业[N];泰州日报;2009年

5 俞东航;职校生三个认识误区[N];上饶日报;2009年

6 记者 吴铎思;首批23名职校生赴台“学艺”[N];工人日报;2009年

7 记者 李丹;职校生发明被中国农博馆收藏[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姚莉莉;职校生管理有章可循[N];海南日报;2004年

9 南京公交教育培训中心 梁金花;弱势群体的社会心理问题分析[N];江苏科技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冯文东;“职校生”为何难进花店门[N];中国花卉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萍;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宋磊;专家技能的养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筱金;上海市青春健康促进项目效果评估[D];复旦大学;2006年

4 许萍;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焦岚;心理生活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刘在花;小学生社会智力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贾鹏;成长期体育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8 赵苗苗;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敏芳;职校生人际交往及其引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宋井林;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卢婧;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的心理地位、人际交往能力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倩;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及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张秋娟;小组工作方法在流浪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6 邹平;健美操运动对宜春学院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福;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人际培养对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樊海峰;农村职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及教育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继梅;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10 董衍美;应用书信疗法对职校生的感恩干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93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93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3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