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重庆巫山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02:35
【摘要】: 近年来,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关键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已经是大势所趋。但由于我国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又不具备专业技能,使得他们的转移、就业空间狭小,只能选择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直接决定了劳动力的从业方向,低下的劳动力素质已经适应不了当前非农行业发展的需要,也必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本与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揭示了教育、劳动力素质、劳动力转移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制:教育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提高劳动力素质,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又会影响劳动力的转移,在此过程中,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经济发展又可以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事实也证明,劳动者文化程度越高,越易于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越易于为非农产业所吸纳。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以及掌握技术的多少,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程度及转移劳动力从事行业和收入水平的影响是直接的。在劳动力需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的现行趋势下,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实现剩余劳动力稳定转移的关键。 与剩余劳动力需要大量转移,劳动力素质需要提高的要求相应而生的是职业教育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全新的发展机遇与重大的现实挑战并存;培养劳动力素质的独特优势与相对落后的办学体制的劣势并存;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大幅增长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总体偏小的现状并存;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与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僵硬单一格局并存;对职业教育的高标准规划与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的现实窘境并存;职业教育外在体制保障的改善对其发展的促进与职业教育内在的固有顽疾对其发展的束缚并存。如何在为劳动力转移服务这一宗旨下,让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从种种矛盾状态遮蔽下逐步变得明晰起来,是本研究的期望最终达到的目的。 三峡库区的劳动力转移,对于促进库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三峡库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怎样才能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要又好又快地实现库区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首先发展库区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全文以处于三峡库区腹地的巫山县为着眼点进行相关研究,一是因为巫山县转移劳动力的规模之大,难度之高,足以成为典型;二是因为本人对巫山县劳动力转移现状、职业教育现状比较熟悉和了解。 本研究在充分拥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研究法,从人力资本和劳动力转移基本理论入手,首先在理论层面分析了劳动力转移,职业教育与劳动力素质三者的相互关联作用,然后运用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并通过掌握巫山县的实际情况,对巫山县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巫山劳动力转移有着关键性影响的职业教育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尽可能的搜集当代国外发达国家典型职业教育发展理论研究的文献,研究它们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和理念,同时,关照和反思巫山县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指出巫山县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巫山县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即走向市场主导化、职教集团化、进一步开拓和企业的合作渠道,与东部发达地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后,文章从办学思路创新、职教布局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做活办学体制、经费政策支持、兴办民间职教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综合性的提出了促进巫山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文章期望通过研究,寻找到一条能使巫山县职业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特色之路,从而为整个三峡库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图文】:

劳动力转移,增长率


粤乓户.......口亘旦旦旦旦鱼旦长期以来,农业是以产量增长为主要目标的数量型农业,这种农业发展模式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其弊端也相当明显,即用耕地的粮食生产挤占了劳动特是技术密集的其他种类的农产品生产,使农业内部的就业容量日益缩小。目前农产品已经脱了长期短缺的局面,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务。农村完全可以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然而这作用机制面临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即农村劳动力素质过低问题。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使其往往缺乏战略思想,仍然囿于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中:另一方面,由于素质较低,乏相应的知识技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村发展思路缺乏人力资本支撑。2.3.3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1984年一1989年,,、‘。1992年一1996年,,、。。1997一2003年”二个高潮期,分别以23%、8%、4%的劳动力转移增长率向城市转移。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71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辉;三峡库区农村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先行的必要性[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景荣;;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扬泰地区部分农村调查资料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王进城;;职业教育与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耿林;;我国职业教育模式初探[J];当代经理人;2006年03期

5 陈迪平;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误区及主要影响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6 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J];经济研究;1997年02期

7 阳巧雯;论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11期

8 马江;;对三峡库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潜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0年05期

9 李月梅;樊保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教育与职业;2007年17期

10 陈孝胜;三峡库区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0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雷重熹;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翟振才;中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94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94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b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