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职业学校男生自我认同危机及其教育策略研究
【图文】:
观、全面、深刻地理解女子职业学校中男生的自我认同危机状况,本人日至 12 月 30 日对河北 N 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的全体男生展开了问卷发放问卷累计 271 份,收回 271 份,其中有 2 份无效,有效率达 99比较出来的,如果我们仅仅从男生的角度来研究男生,可能就只能得到相对值。为了更好的研究男性学生的自我认同危机,本人还从中专随机抽取了 300 人,同样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收回问卷 296 份,剔,有效问卷共计 295 份,有效率为 99.66%。年级分布。在被调研的有效问卷中,,其中中专一年级的男学生有 9357%;女学生有 99 人,约占总数的 33.56%。二年级的男学生有 89 人09%;女学生有 101 人,约占总数的 34.24%。三年级的学生有 87 人,%;女学生有 95 人,约占总数的 32.20%,见图 3-1。
图 3-2:籍贯分布布。在问到“籍贯”时,男生中有 198 人选择了“农中有 211 人选择了“农村”,约占其总数的 71.53%。占其总数的 26.39%;女生中有 84 人选择了“城市”,。女。在被调研的 269 份问卷中,男生中有 117 人是独生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晶;大学生的认同危机与调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2 刘刚;蔡辰梅;;“出成绩”与“培养学生”——教师的价值选择困境与自我认同危机[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4期
3 沈远新;论转型的政治认同危机与危机性认同及对策[J];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03期
4 王成兵;消费文化与当代认同危机[J];江海学刊;2004年02期
5 王成兵;略论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认同危机问题[J];学术论坛;2004年02期
6 李辉;网络虚拟交往中的自我认同危机[J];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7 赵剑英,干春松;现代性与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J];学术月刊;2005年01期
8 郭艳;;试论发展中国家的双重认同危机[J];国际论坛;2007年01期
9 韩国策;滕婕;;论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危机及对策[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4期
10 袁苑;周兴国;;高校部分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产生及消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成兵;;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认同危机问题[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2 杨宝兰;;我国近现代民间社会革命思潮的兴起与启示[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乔纳森·琼斯 编译 本报记者 李亦奕;苏格兰独立会引发英国艺术界身份认同危机?[N];中国文化报;2014年
2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尹金萍;现代认同危机及其应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和考古学院院士 罗多弼;中西文化 差异真那么大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张健;“认同危机”制约欧盟发展[N];人民日报;2006年
5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周光辉 刘向东;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与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环境保护部东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王茂杰;打消民众疑虑 破解认同危机[N];中国环境报;2014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 作家 王蒙;中华传统文化与软实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本报记者 龚丹韵;并非“工人阶级”的认同危机[N];解放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探索[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严智雄;高职院教育的认同危机及其后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桃莲;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建构[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慧;嘉莉妹妹的认同危机[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李静;现代性视域下的自我认同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3 黄秋颖;基于虚拟自我的网络认同危机及其伦理对策[D];苏州科技大学;2016年
4 傅裕;法国国民身份认同危机[D];外交学院;2017年
5 牛梦芸;微时代下虚拟自我认同危机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6 胡秀锦;英美势力影响下的香港认同危机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7 赵琳捷;女子职业学校男生自我认同危机及其教育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8 张燕飞;当代中国转型社会政治认同危机与意识形态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艳茹;现代性社会背景下的认同危机与重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江琴;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95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9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