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女子职业学校男生自我认同危机及其教育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21:01
【摘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特别是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女人往往是作为男人的附属物存在的。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和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女性要求实现两性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理论是为现实服务的,因此许多研究都把目光投向了女性,投向了女性进入以男生为主的工作和学习等领域遇到的艰难险阻。但时过境迁,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男性进入以女性为主的相关领域会如何呢?他们是否会遇到如同女性进入男性主导的领域一样的问题呢?他们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对此采取哪些对策?带着上述问题本人研究了女子职业学校中男生的自我认同危机,相信本研究的开展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自我认同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还能够指导现实,为解决以女性为主的学校中男生的自我认同危机尽一份绵薄之力。关于女子职业学校中男生自我认同危机的研究,除去绪论和结论之外,共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系统阐述了支撑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该部分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关于自我认同理论,主要从自我认同产生的根源——“失控的世界”、自我认同的起始点——“本体性安全和自我认同的重构——“以现代性对抗现代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刻的阐述。二是奥尼尔的男性性别角色冲突理论。关于男性性别角色冲突理论主要从角色性别冲突和性别角色冲突两方面进行了较为具体的阐述。三是性别偏见理论。关于性别偏见理论主要从社会偏见和性别偏见两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第二部分主要对女子职业学校男生自我认同危机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在该部分以河北N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为例,借助问卷调研和人物访谈等方法,从性别角色认同(包括认识自身状况和认识性别状况)、学校认同(包括文化环境状况、教育管理状况、后勤服务状况和满足群体发展状况)专业认同(包括专业熟悉状况、专业情感状况、行为性状况和适切性状况)班级认同(包括班级管理状况、班级凝聚力状况、成员互动状况和加入小团体状况)等四个方面剖析了女子职业学校男生的自我认同危机。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女子职业学校中男生自我认同的危机,提出了相关教育策略。第一,建议男生在准确把握自身特质和正确认识自身性别角色的基础上,设计符合自己特点的多彩人生;第二,建议学校以构建两性和谐文化为基石,以探索差异化教育管理为核心,以实现多样化后勤服务为保障,以满足不同群体发展需要为旨归营造兼顾男性特点的环境氛围;第三,建议从提高男生的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和适切性等几方面,构建适合其性别特征的专业培养体系;第四,建议从创新管理模式、培育精神文化、强化班级身份和消除对抗团队等方面探索身份特征鲜明的班级共同体。
【图文】:

女学生,男生,男性学生,三年级


观、全面、深刻地理解女子职业学校中男生的自我认同危机状况,本人日至 12 月 30 日对河北 N 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的全体男生展开了问卷发放问卷累计 271 份,收回 271 份,其中有 2 份无效,有效率达 99比较出来的,如果我们仅仅从男生的角度来研究男生,可能就只能得到相对值。为了更好的研究男性学生的自我认同危机,本人还从中专随机抽取了 300 人,同样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收回问卷 296 份,剔,有效问卷共计 295 份,有效率为 99.66%。年级分布。在被调研的有效问卷中,,其中中专一年级的男学生有 9357%;女学生有 99 人,约占总数的 33.56%。二年级的男学生有 89 人09%;女学生有 101 人,约占总数的 34.24%。三年级的学生有 87 人,%;女学生有 95 人,约占总数的 32.20%,见图 3-1。

人选,男生,总数,籍贯


图 3-2:籍贯分布布。在问到“籍贯”时,男生中有 198 人选择了“农中有 211 人选择了“农村”,约占其总数的 71.53%。占其总数的 26.39%;女生中有 84 人选择了“城市”,。女。在被调研的 269 份问卷中,男生中有 117 人是独生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晶;大学生的认同危机与调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2 刘刚;蔡辰梅;;“出成绩”与“培养学生”——教师的价值选择困境与自我认同危机[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4期

3 沈远新;论转型的政治认同危机与危机性认同及对策[J];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03期

4 王成兵;消费文化与当代认同危机[J];江海学刊;2004年02期

5 王成兵;略论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认同危机问题[J];学术论坛;2004年02期

6 李辉;网络虚拟交往中的自我认同危机[J];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7 赵剑英,干春松;现代性与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J];学术月刊;2005年01期

8 郭艳;;试论发展中国家的双重认同危机[J];国际论坛;2007年01期

9 韩国策;滕婕;;论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危机及对策[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4期

10 袁苑;周兴国;;高校部分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产生及消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成兵;;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认同危机问题[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2 杨宝兰;;我国近现代民间社会革命思潮的兴起与启示[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乔纳森·琼斯 编译 本报记者 李亦奕;苏格兰独立会引发英国艺术界身份认同危机?[N];中国文化报;2014年

2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尹金萍;现代认同危机及其应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和考古学院院士 罗多弼;中西文化 差异真那么大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张健;“认同危机”制约欧盟发展[N];人民日报;2006年

5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周光辉 刘向东;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与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环境保护部东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王茂杰;打消民众疑虑 破解认同危机[N];中国环境报;2014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 作家 王蒙;中华传统文化与软实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本报记者 龚丹韵;并非“工人阶级”的认同危机[N];解放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探索[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严智雄;高职院教育的认同危机及其后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桃莲;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建构[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慧;嘉莉妹妹的认同危机[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李静;现代性视域下的自我认同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3 黄秋颖;基于虚拟自我的网络认同危机及其伦理对策[D];苏州科技大学;2016年

4 傅裕;法国国民身份认同危机[D];外交学院;2017年

5 牛梦芸;微时代下虚拟自我认同危机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6 胡秀锦;英美势力影响下的香港认同危机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7 赵琳捷;女子职业学校男生自我认同危机及其教育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8 张燕飞;当代中国转型社会政治认同危机与意识形态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艳茹;现代性社会背景下的认同危机与重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江琴;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95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95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6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