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主要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产学结合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1 21:55
【摘要】:产学结合是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效的根本的途径。在总结此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产学结合、合作教育和机制等核心概念。借鉴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回顾和分析了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结合机制。 中外产学结合的历史经验是我们今天研究和探索信息社会产学结合机制的宝贵财富。欧美的产学结合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学徒制。经过16世纪莫尔的《乌托邦》,马克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到1906年美国合作教育的正式提出。我国早就有“经世致用”的思想,60年代提出了“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从1957年教育方针一直到1998年《高等教育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学合作的现状和机制。归结起来,他们机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一建立了适应产学结合的政府机构,其二确立了产学结合的立法保障体系;其三发挥了行业在产学结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四完善了教育团体在产学结合中的纽带作用;其五激发了高校从事产学合作的动力。 建国以后,我国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积累了一些经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但是产学结合存在着企业参与动力不足、学校的毕业实习脱离生产实际等等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政府在这方面的缺乏具体措施、法律法规不健全、高职院校创新能力有限等等。 如何借鉴国外产学合作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首先出台有关法律和制定相关制度保障产学结合顺利进行,其次转变政府职能营造适合我国产学结合机制,再次发挥行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中的作用,另外创新我国产学结合的模式建立产学官研四位一体的经营实体,最后要注意发挥教育团体在产学结合中的纽带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7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红翔;张莉;雷燕;袁明喜;;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应树立的几个重要观念[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沈婉蓉;;企业产学合作意愿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田象生;立足区域经济 办出高职特色[J];鸡西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张妙弟;贡文清;;产学合作——奠定“职业自觉”的实践基石——对高等职业教育战略定位的理性思考之二[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谭属春;;试论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7期

6 毛时亮;;切实推进高职教师的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11年08期

7 周大农;戚亚光;;主导模式与特征模式相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的高效模式[J];江苏高教;2006年03期

8 吴万敏;黄永宁;黄宝珍;;产学合作 高职教育的关键问题[J];机械职业教育;2010年10期

9 高翠;;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科学发展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3期

10 高艳;荆静;高丙云;;高职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学通;;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策略的研究与实践[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2 马玉环;;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策略的研究与实践[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普匡;;高职高专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于世玮;杨力彬;;创新: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必须高扬的大旗[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4年优秀论文参评论文集[C];2004年

5 陈小全;张继红;;案例型学习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吕岚;;高职教育要关注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胡雪芳;周燕;;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初探[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胡雪芳;周燕;;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初探[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9 孙孝玲;王丽娜;;科学发展观与高职教育[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10 陈晓江;万青松;;高职数学课程体系的新构建[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波 金亚白 钱月航;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要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园区[N];常州日报;2009年

2 记者 顾定海 通讯员 邵维妮;上海高职教育进入“快车道”[N];联合时报;2003年

3 郑薇;高职教育正当时[N];徐州日报;2007年

4 特约记者 姚传盈;推动高职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杨若浩;以学生就业为根本,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N];中国贸易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鸣琦 通讯员 张勃 肖鑫鑫;订单培养开辟高职教育新天地[N];陕西日报;2011年

7 记者 曹娴 通讯员 杨续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迈新步[N];湖南日报;2011年

8 温红彦;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N];人民日报;2004年

9 记者 黄慧;民办高职教育生机勃勃 残疾人康复事业硕果累累[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0年

10 周建明;中国艺术高职教育的十大矛盾[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彦军;高职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张学文;基于知识的产学合作创新:边界与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胡海青;经济利益、价值恰当与企业参与[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胡海青;经济利益、价值恰当与企业参与[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冰峰;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樊秀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丽;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马东霄;主要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产学结合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3 李振祥;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及绩效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张莹;地方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热潮下的冷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5 罗惠娜;我国警察类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朱植刚;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徐挺;高职教育家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8 张承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霍跃红;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张少辉;我国高职教育学生职业指导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89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89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5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