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产学结合机制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7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红翔;张莉;雷燕;袁明喜;;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应树立的几个重要观念[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沈婉蓉;;企业产学合作意愿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田象生;立足区域经济 办出高职特色[J];鸡西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张妙弟;贡文清;;产学合作——奠定“职业自觉”的实践基石——对高等职业教育战略定位的理性思考之二[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谭属春;;试论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7期
6 毛时亮;;切实推进高职教师的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11年08期
7 周大农;戚亚光;;主导模式与特征模式相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的高效模式[J];江苏高教;2006年03期
8 吴万敏;黄永宁;黄宝珍;;产学合作 高职教育的关键问题[J];机械职业教育;2010年10期
9 高翠;;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科学发展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3期
10 高艳;荆静;高丙云;;高职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学通;;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策略的研究与实践[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2 马玉环;;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策略的研究与实践[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普匡;;高职高专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于世玮;杨力彬;;创新: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必须高扬的大旗[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4年优秀论文参评论文集[C];2004年
5 陈小全;张继红;;案例型学习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吕岚;;高职教育要关注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胡雪芳;周燕;;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初探[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胡雪芳;周燕;;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初探[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9 孙孝玲;王丽娜;;科学发展观与高职教育[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10 陈晓江;万青松;;高职数学课程体系的新构建[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波 金亚白 钱月航;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要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园区[N];常州日报;2009年
2 记者 顾定海 通讯员 邵维妮;上海高职教育进入“快车道”[N];联合时报;2003年
3 郑薇;高职教育正当时[N];徐州日报;2007年
4 特约记者 姚传盈;推动高职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杨若浩;以学生就业为根本,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N];中国贸易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鸣琦 通讯员 张勃 肖鑫鑫;订单培养开辟高职教育新天地[N];陕西日报;2011年
7 记者 曹娴 通讯员 杨续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迈新步[N];湖南日报;2011年
8 温红彦;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N];人民日报;2004年
9 记者 黄慧;民办高职教育生机勃勃 残疾人康复事业硕果累累[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0年
10 周建明;中国艺术高职教育的十大矛盾[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彦军;高职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张学文;基于知识的产学合作创新:边界与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胡海青;经济利益、价值恰当与企业参与[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胡海青;经济利益、价值恰当与企业参与[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冰峰;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樊秀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丽;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马东霄;主要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产学结合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3 李振祥;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及绩效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张莹;地方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热潮下的冷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5 罗惠娜;我国警察类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朱植刚;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徐挺;高职教育家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8 张承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霍跃红;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张少辉;我国高职教育学生职业指导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89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8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