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美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0-11-02 02:32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规模扩张与内涵提升的双重进步。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不一致的地方,如教师数量不足、实践经验缺乏、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等。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是关键因素。选择何种师资培养模式,直接影响到职教师资的供给与发展。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在职教师资培养上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能为我们改进职教师资培养的效率与水平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借鉴。本文以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较为成熟的美国为研究对象,对其师资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实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论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第二部分以美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发展背景与基本状况为线索,阐述了美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架构,指出美国职教师资培养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同时对美国职教师资培养两种主流模式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对美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方法、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具体而较为全面的梳理。第四部分具体介绍了我国现有的主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总结了现有模式的优势。同时讨论了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基于前两个部分的研究,总结归纳了美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在政策与制度、培养环节、课程设置、培养体系和认证制度等方面对我国的启示,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就如何进一步改进及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715.1;G719.7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主要概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标与方法
    五、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一章 美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的发展背景与基本状况
    第一节 美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
        一、初创时期
        二、确立时期
        三、完善时期
    第二节 美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发展背景
        一、经济社会进步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
        二、职业教育发展对职教师资培养提出新挑战
    第三节 美国职教师资培养典型模式:以SVA项目与双元制为例.
        一、美国SVA项目模式
        二、美国职教师资双元制培养模式
第二章 美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与主要特征
    第一节 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
        一、不同层级的教师专业标准
        二、完善的资格认证体系
        三、灵活变化的课程设置
    第二节 美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基本框架
        一、学区聘用是培养的前置条件
        二、带教教师是培养体系中的重要角色
        三、职教教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渗透
        四、为职业教育教师证书取得整体设置培训
        五、职教师资职业资格证书是教师培养的保障
    第三节 美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各级政府与组织的并行管理
        二、多元化的培养体系
        三、完善的资格证书体系
        四、课程设置及时调整
        五、培养体系不断完善
        六、定期更新和升级的认证制度
        七、相对完善的评估机制
第三章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及现状
        一、中职对口招生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二、“双证书、一体化”师资培养模式
        三、同济师资培养模式
        四、职教师资一体化培养模式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缺少权威标准
        二、职业教育资格认证忽视培训过程
        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课程设置局限
        四、职业教育师资职后专业发展路径不够清晰
第四章 美国职教师资培养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强化政策导向作用,提高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
    二、健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一体化体系
    三、优化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
    四、建立“校企联盟,加强产学研结合”的培养途径
    五、建立完善的职教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华;曹晔;;职教师资培养40年:从本科到博士——庆祝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建校40周年[J];职业教育研究;2019年10期

2 冯帆;;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2013年01期

3 张洪华;;中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探索与创新(1978-2018年)[J];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28期

4 张明;;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破解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年09期

5 陈伟;林闻凯;肖雪山;;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建构:依据、内容及挑战[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02期

6 石伟平;付雪凌;;职教师资培养体系需重新系统设计[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年05期

7 李梦卿;;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制度研究[J];江苏教育;2015年08期

8 许倩倩;;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经验浅探[J];亚太教育;2016年33期

9 ;近20年英国职教师资培养变革趋势及其特征研究[J];职教论坛;2016年31期

10 张洪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3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青霞;高职教师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任;“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2 吕慧芬;基于三所本科院校职教专硕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3 佘文珏;美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及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4 谢俊文;普通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培养的功能释放[D];湖北师范大学;2019年

5 赵福君;职教师资培养中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王娜;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中的“专业教学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贾俊刚;重点大学职教师资培养特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徐丽华;开放式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9 何杜;中德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杨柳;德国“双元制”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66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66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5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