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角下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9 20:54
当前,职业教育有效教学面临着教学内容难以匹配工作岗位要求、教学组织难以适应技能培养需要、教师能力难以胜任实践教学需要、教学资源缺少实践技能的融入等困境。通过探寻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内生逻辑,提出职业教育有效教学应以校企合作为现实路径,以1+X证书为抓手,推进课证融通,提高教学内容供给的有效性;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方式,拓展教学空间和教育关系,提高技能传递的有效性;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推进校企人员融合互补,提高教师对有效教学的支撑度,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有效教学。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2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当前困境
(一)职业教育教学内容难以匹配工作岗位要求
(二)职业教育教学组织难以适应技能培养需要
(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难以胜任实践教学需要
二、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内生逻辑
(一)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最显著特征
(二)企业是技能传递的重要场域
1. 企业是过程性知识的主要来源
2. 企业是技能传递的重要场所
3. 企业教师具备技能传递的首要条件
(三)校企合作是实现技能有效传递的先决条件
1. 校企合作实施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
2. 校企合作实施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政策支持
3. 校企合作实施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实践基础
三、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以1+X证书为抓手,推进课证融通,提高教学内容供给的有效性
1. 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推进课证融通
2. 基于行动导向,校企共同开发企业课程
3. 基于认证标准,校企共同开展技能水平评价
(二)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方式,拓展教学空间和教育关系,提高技能传递的有效性
1. 通过现代学徒制,将学习空间拓展到工作场所
2. 构建新型师徒关系,探索技能传递的有效方式
(三)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推进校企人员融合互补,提高教师对有效教学的支撑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X证书制度下教学变革的诉求、特征与路径[J]. 吴南中,夏海鹰,胡彦.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18)
[2]“行业背景优先”理念下“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比较分析与可能方案[J]. 涂三广.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14)
[3]“1+X”证书制度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评价的挑战——世界技能大赛试题的启发[J]. 赵志群,孙钰林,罗喜娜. 中国电化教育. 2020(02)
[4]“双高计划”背景下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路径研究[J]. 龚小涛,赵鹏飞,石范锋.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33)
[5]现代学徒制中企业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分析——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视角[J]. 王丹,赵文平. 职教论坛. 2019(04)
[6]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中的身份重构:转化学习的视角[J]. 李天航,王屹,王忠昌.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10)
[7]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 孙善学.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07)
[8]从“课证共生共长”谈1+X证书制度设计[J]. 杜怡萍,李海东,詹斌.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04)
[9]企业主导的教师企业实践:归因、模式与改进——以高职机电专业新教师入职教育为例[J]. 涂三广,楼平,尤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06)
[10]国际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J]. 赵文平. 职业技术教育. 2017(19)
本文编号:2987696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2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当前困境
(一)职业教育教学内容难以匹配工作岗位要求
(二)职业教育教学组织难以适应技能培养需要
(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难以胜任实践教学需要
二、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内生逻辑
(一)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最显著特征
(二)企业是技能传递的重要场域
1. 企业是过程性知识的主要来源
2. 企业是技能传递的重要场所
3. 企业教师具备技能传递的首要条件
(三)校企合作是实现技能有效传递的先决条件
1. 校企合作实施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
2. 校企合作实施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政策支持
3. 校企合作实施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实践基础
三、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以1+X证书为抓手,推进课证融通,提高教学内容供给的有效性
1. 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推进课证融通
2. 基于行动导向,校企共同开发企业课程
3. 基于认证标准,校企共同开展技能水平评价
(二)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方式,拓展教学空间和教育关系,提高技能传递的有效性
1. 通过现代学徒制,将学习空间拓展到工作场所
2. 构建新型师徒关系,探索技能传递的有效方式
(三)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推进校企人员融合互补,提高教师对有效教学的支撑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X证书制度下教学变革的诉求、特征与路径[J]. 吴南中,夏海鹰,胡彦.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18)
[2]“行业背景优先”理念下“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比较分析与可能方案[J]. 涂三广.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14)
[3]“1+X”证书制度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评价的挑战——世界技能大赛试题的启发[J]. 赵志群,孙钰林,罗喜娜. 中国电化教育. 2020(02)
[4]“双高计划”背景下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路径研究[J]. 龚小涛,赵鹏飞,石范锋.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33)
[5]现代学徒制中企业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分析——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视角[J]. 王丹,赵文平. 职教论坛. 2019(04)
[6]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中的身份重构:转化学习的视角[J]. 李天航,王屹,王忠昌.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10)
[7]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 孙善学.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07)
[8]从“课证共生共长”谈1+X证书制度设计[J]. 杜怡萍,李海东,詹斌.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04)
[9]企业主导的教师企业实践:归因、模式与改进——以高职机电专业新教师入职教育为例[J]. 涂三广,楼平,尤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06)
[10]国际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J]. 赵文平. 职业技术教育. 2017(19)
本文编号:2987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9876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