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基于信息技术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22:09

  本文关键词:基于信息技术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培养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汽车检测与维修 信息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发动机 电器、底盘 故障诊断


【摘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达到了世界汽车大国的标准。因此,我国对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设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毕业生。但是,经过调查发现,我国诸多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面临的状况是学生多,教学设备欠缺,加上设备需不断更新才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潮流,这种情况的出现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教学成本升高;并且老旧的教学模式非常枯燥,导致了学生对汽修的兴趣减少,不能进行高效的学习,严重阻碍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了教育技术的改革,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元素已经在现代教育中凸显优势,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将可以解决汽修专业教学上的很多问题。本文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载体,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改进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究进一步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论文首先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收集国内外包括基于信息技术在内的先进的教学方式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研究,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模式基本框架。同时,收集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综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整合包含教材配套光盘,网络课程以及虚拟仿真平台等内容在内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并将所改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与传统教学方法对比,总结和分析在教学效果上的提升。论文的所研究的基于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帮助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进行相关资源整合,改善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学生对发动机、汽车电器、汽车底盘、检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并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使该专业学生更能适应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 信息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发动机 电器、底盘 故障诊断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12;U47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研究的背景及现状8
  • 1.2 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现状概述8-12
  • 1.2.1 我国汽车行业及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概况8-9
  • 1.2.2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及教学的特点9-11
  • 1.2.3 传统教学方式优缺点分析11-12
  • 1.3 基于信息技术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培养模式12-15
  • 1.3.1 基于信息技术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资源简介12-13
  • 1.3.2 虚拟仿真系统模型简介13-14
  • 1.3.3 基于信息技术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培养模式研究现状14-15
  •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15-18
  • 1.4.1 论文研究方法15-16
  • 1.4.2 论文研究内容16-18
  • 第二章 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模式现状分析18-27
  • 2.1 我国基于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中的应用现状18-20
  • 2.2 当前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0-21
  • 2.3 传统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1-22
  • 2.4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意义22-26
  • 2.5 小结26-27
  • 第三章 数字化与信息化的统一27-38
  • 3.1 基于信息技术的相关教学方式27-28
  • 3.2 现今应用的教学资源呈现方式28-31
  • 3.3 相关的教学资源选择31-32
  • 3.4 多媒体配套课件的应用开发32-37
  • 3.5 小结37-38
  • 第四章 汽修软件的基本框架设计及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38-53
  • 4.1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对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意义38-40
  • 4.1.1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意义38
  • 4.1.2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对汽修专业教师及学校的作用38-39
  • 4.1.3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对汽修专业学生的作用39-40
  • 4.2 汽修软件需求分析40-41
  • 4.3 汽修软件功能设计41-46
  • 4.3.1 汽修软件搭建的技术路线和基本框架41-42
  • 4.3.2 基础介绍模块42-43
  • 4.3.3 视频教学模块43-45
  • 4.3.4 案例分析模块45
  • 4.3.5 学生考核模块45-46
  • 4.4 用户登录及网络拓扑46-48
  • 4.5 界面设计48-49
  • 4.6 虚拟仿真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49-51
  • 4.6.1 汽修仿真实训的应用情况49-50
  • 4.6.2 仿真平台在汽车日常养护实训中的应用50-51
  • 4.6.3 软件系统平台的其他优势51
  • 4.7 小结51-53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3-55
  • 5.1 结论53
  • 5.2 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进军;汽车检测报告的填写及注意事项[J];汽车维修;2002年07期

2 曲正新;刘世刚;;浅谈我国汽车检测的现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6期

3 刘海燕;;浅谈汽车检测的意义与提高检测水平的有效途径[J];科技风;2013年15期

4 徐振学;运用系统工程学 提高汽车检测质量[J];黑龙江交通科技;1994年04期

5 郭晏平;慧娟;;检测行业的排头兵——访北京中美汽车检测场[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25期

6 帅宗和;汽车检测中常用的计量单位[J];交通标准化;2000年03期

7 周海英;汽车检修设备的发展现状及特点[J];汽车维修;2000年01期

8 周和平;;网络技术在汽车检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0年02期

9 赵文辉;我国交通行业汽车检测计量发展与设想[J];交通标准化;2001年04期

10 万志良;计算机技术在汽车检测中的运用[J];云南交通科技;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建民;;浅谈汽车检测行业的职能、现状和发展趋势[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六届(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正德;;序言[A];第十五届全国汽车检测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建民;;汽车检测行业的职能、现状和发展趋势[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五届(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蔡文兴;周和平;姚敏;;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服务的发展思考[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金霞;汽车检测何时不再让消费者为难[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谭丽莎;四川民企发力汽车后市场[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3 夏星;工职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获“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N];重庆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文宇;全国首家CNG汽车检测中心落户绵阳[N];绵阳日报;2010年

5 黄春;中检集团汽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落户福田[N];国际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循;智能交通中运动汽车检测及识别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亚东;基于信息技术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培养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刘希平;汽车检测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建模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邓雅婷;汽车检测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昌大学;2013年

4 余婧;汽车检测微机控制系统的开发[D];长安大学;2007年

5 刘旭东;汽车检测、控制与管理一体化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6 郭庆钢;沈阳市汽车检测中心成本分析与控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于仕斌;汽车检测与维修高级技工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艳琴;基于故障树的汽车检测系统可靠性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赵宏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徐欢海;分布式汽车智能检测控制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52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652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1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