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职高专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高职高专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受各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极其严峻,每年都有大批量毕业生毕业,就业难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公认的难题,如何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历年高校毕业生当中,高职高专毕业生占有很大比重,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有着与普通本科毕业生不同的特点。因此,针对高职高专学生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势在必行,我区高职高专院校在我区的高等院校教育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内蒙古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望对政府及相关部门解决就业难题有所帮助。本文就职业教育相关理论、内蒙古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从政府、学生自身、高职高专院校三个角度提出了推动内蒙古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内蒙古 毕业生就业 高职高专 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17.3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导论10-16
- (一)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0-12
- 1. 研究目的10-11
- 2. 研究意义11-12
- (二) 研究综述12-13
- 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2
- 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2-13
- (三) 研究思路13-14
- (四) 研究方法14
- 1. 调查问卷14
- 2. 文献资料调研14
- (五) 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14-15
- 1. 创新之处14
- 2. 不足之处14-15
- (六) 框架结构15-16
- 一、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概念及历史沿革16-23
- (一) 相关概念16-17
- 1. 高等职业教育16-17
- 2. 就业及充分就业17
- (二) 我国职业教育历史沿革17-21
- 1. 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17-19
- 2.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19-20
- 3. 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20-21
- (三)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特点分析21-23
- 二、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现状调查23-30
- (一) 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基本情况23
- (二) 内蒙古自治区现行高职高专就业政策分析23-24
- (三)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过程24-25
- 1. 确定调查工作的内容24
- 2. 设计调查方案24-25
- (四) 调查结果分析25-30
- 1. 基本情况25-27
- 2. 毕业生就业意向、准备和计划27-28
- 3. 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与就业期望28
- 4. 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28-29
- 5. 毕业生的就业方法、就业技能和技巧29
- 6. 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及择业困境29
- 7. 对学校和社会就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29-30
- 三、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30-32
- (一) 就业理念存在偏差30
- 1. 就业认知不合理30
- 2. 就业期望值过高30
- 3. 就业理念落后30
- (二) 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认同度不高30-31
- (三) 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31-32
- 四、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原因分析32-35
- (一) 影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原因32
- (二) 国家及政府政策影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原因分析32
- (三) 高职高专院校影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原因分析32-34
- 1. 专业设置32-33
- 2. 办学条件33
- 3. 生源质量33
- 4. 师资水平33
- 5. 就业指导33-34
- (四) 高职高专学生自身原因分析34-35
- 五、提高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35-46
- (一) 政府方面35-42
- 1. 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并针对此政府提出相应的就业对策35-39
- 2. 构建以就业优先为目标的宏观政策体系39-40
- 3. 完善就业配套政策40-41
- 4. 优化教育机构以增强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41-42
- 5. 加强对就业政策执行的监督42
- 6. 加强就业政策评估机制42
- (二) 学生自身方面42-43
- 1. 扎实所学专业知识42
- 2. 加强实践能力42-43
- 3. 合理调整就业期望43
- (三) 高职院校方面43-46
- 1. 合理优化专业结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43
-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43-44
- 3. 坚持产学合作办学44
- 4. 加强就业指导44-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梅;;高职高专类学校学生厌学状况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周文恩;;对高职高专类学校公共政治课教学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14期
3 沈思敏;;谈高职高专类学校制约激励机制良性运转的2个因素[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05期
4 郑志国;;略论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的审美倾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郑志国;;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审美时尚浅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仲稳山;;对481名高职高专类大学生自我成长报告的分析[J];校园心理;2009年05期
7 张薇;;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学习动力新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5期
8 张薇;;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学习动力新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6期
9 何彦辛;;论高职高专类院校中的“因材育人”[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谭涛;肖智勇;郝坡;邓雪松;;以需求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类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2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濮阳槟;;高职高专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艳玲 汤海涛 记者 李林岩;坚持改革创新 提高办学水平[N];吉林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刻娈;内蒙古高职高专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2 叶颖俊;基于协同治理的江西高职高专类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3 邱晓燕;气排球在滁州地区高职高专类院校推广的可行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4 付潘一子;辽宁职业学院信息化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京;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23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82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