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压力的矿业城市工业生态效率
本文关键词:基于环境压力的矿业城市工业生态效率 出处:《系统工程》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压力 矿业城市 工业生态效率 异质性 Tobit回归模型
【摘要】:粗放型的工业增长模式给我国矿业城市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矿业城市工业转型势在必行。为了准确衡量我国矿业城市工业增长、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度,本文将工业生产进程中的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排放视为"环境压力",建立DEA效率模型实证测算了2003~2012年我国48个矿业城市的工业生态效率,并从多个维度分析了不同区域、资源类型矿业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异质性特征及演变趋势,构建Tobit回归模型检验矿业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矿业城市工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还存在很大的节能减排潜力;不同区域、资源类型矿业城市的工业生态效率差异性较大;经济发展,提升第二产业比重以及增加环境治理投资对提升矿业城市工业生态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外资利用的影响则存在不确定性。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mining cities is imperative .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industrial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mining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2 ,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nalysis of the heterogeneity and evolution trend of industrial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mining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2 .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030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BJL1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YJC79013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4M55178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5T80643)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11-12D107;AHSKY2015D38)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075)
【分类号】:F224;F424;X22
【正文快照】: 1引言矿业城市缘矿而生,依靠矿产资源开发、生产、加工制造形成一条完整的工业生产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矿物能源和原材料,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大规模、高强度、快速发展的开发时期后,目前我国矿业城市普遍面临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魁;中国矿业城市基本问题[J];资源·产业;2001年05期
2 ;2001年中国矿业城市论坛[J];资源·产业;2001年05期
3 朱训;21世纪中国矿业城市形势与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矿业;2002年01期
4 叶冬松;促进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资源·产业;2003年06期
5 ;关于矿业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资源·产业;2003年06期
6 厉有为;四管齐下求发展 体制转型下功夫——在第五届中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上的发言[J];资源·产业;2003年06期
7 王福康;齐心协力促转型 与时俱进创明天——在“第五届中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闭幕式上的总结讲话[J];资源·产业;2003年06期
8 张建华,王高尚;矿业依存度与中国矿业城市定量分类[J];资源·产业;2003年06期
9 赵海云,张以诚;中国矿业城市界定标准几个问题的探讨[J];资源·产业;2004年02期
10 姜楠,谷树忠,沈镭,刘怀民;我国矿业城市发展的国家安全定位[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以诚;;矿业城市研究回眸与展望[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2 夏英煌;李晓莉;罗晓玲;;我国矿业城市发展与创新的探讨[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方敏;陈俊楠;;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 促进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A];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论文集[C];2009年
4 田承忠;;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思考[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李保贤;康鸳鸯;;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构思—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6 陈佩富;;用科学的发展观 规划我国的矿业城市[A];冶金技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周丹;宋芳晓;安艺;;从“空城”现象探讨矿业城市发展的动力机理[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8 曹志新;;关于对资源型矿业城市补偿机制的几点思考[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9 李鹤;张平宇;;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余星涤;;矿业城市二元经济结构对房地价格的影响[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六个全国“土地日”:依法合理用地 促进科学发展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 朱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矿业城市转型[N];中国矿业报;2005年
2 朱训;用阶梯式发展论指导矿业城市转型[N];中国矿业报;2014年
3 余爽;矿业城市:要治“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1年
4 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 朱训;矿业城市转型之道[N];中国矿业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吴岗 叶维延;矿业城市如何面对资源衰竭[N];中国国土资源报(地矿版);2000年
6 ;中国矿业城市生死大转型[N];经理日报;2005年
7 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 朱训;关于建设和谐矿业城市的思考[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王衡;关注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9 张丽莉;中矿联举行矿业城市工委会工作座谈会[N];长白山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李平;第八届中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将在白山举行[N];中国矿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羽;湖南省矿业城市转型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杨宁;基于熵理论的矿业城市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陈丹;矿业城市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毕普云;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李春明;中国矿业城市社会问题资源经济学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刘抚英;中国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协同再生对策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7 万会;我国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及经济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项泾渭;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任勇;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沈镭;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与案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红姣;黑龙江省矿业城市转型与接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曲臣;矿业城市转型风险分析与规避[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3 饶永恒;基于土地利用的矿业城市生态控制区划定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吕洋;矿业城市地表黑碳的空间分异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丁博;老年期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李佳;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7 瓮婕婕;矿业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8 蒋君;非正式制度在我国矿业城市转型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潘竞涛;矿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10 胡杰荣;矿业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本文编号:1390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390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