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循环经济视阈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8-03-18 23:24

  本文选题: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切入点:专业 出处:《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资源循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循环经济的发展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提出循环经济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培养目标、建设思路及模式探索,以达到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终极目标。
[Abstract]:Recycling is the core of circular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cycling of resource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resource recycling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under the training target, construction ideas and mod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talents.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分类号】:F205-4;G6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常立忠;施晓芳;王海川;;基于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模式探索[J];大学教育;2014年01期

2 张庆乐;董建;王虹;郑超;;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05期

3 关勤;;新专业建设急需加强的四个方面[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华;张婵;刘以凡;;循环经济视阈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探索[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7年03期

2 曹明贵;;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16年04期

3 李喜林;刘海卿;曹启坤;刘玲;;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5年05期

4 李松;武文芳;葛源;;地方院校新建冶金工程专业的发展与定位——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J];化工管理;2014年21期

5 张丽青;张庆乐;李静;李瑞;朱延美;;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09期

6 龙一飞;;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31期

7 常立忠;施晓芳;;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年20期

8 张凯;陈莉荣;;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32期

9 许第发;李荣喜;余取民;雷敏;;提高新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04期

10 刘红钊;;高师院校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为堂;;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3期

2 张承中;;环境类专业以科研促进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的实践[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高亮,吴萱;加强研究型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4年03期

4 陆慎,贾松林,黄任常,吴辉琴,黄柳云;提高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循环经济——“新经济”重要内容[J];学会;2004年07期

2 薛东辉;正确理解循环经济内涵 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J];厦门科技;2004年06期

3 宗禾;邢正翔;;循环经济 生生不息[J];民营科技;2004年03期

4 向来生;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探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J];天津科技;2005年03期

6 李翠军;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对策浅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10期

7 张伟力,李霞;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和谐社会[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5期

8 侯英春;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节约型社会[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6期

9 本刊编辑部;循环经济 科技先行[J];安徽科技;2005年09期

10 杨志明;西部开发要走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循环经济与清洁发展机制国际研讨暨项目推介会上的讲话[J];甘肃科技;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环保新型青钢[A];山东金属学会第五届冶金能源学术委员会换届暨冶金企业节能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经验交流材料[C];2009年

2 刘国才;;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范小克;;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一)——兼论循环经济的三个基本层面[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4 范小克;;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二)——运用“和谐技术”建设“和谐工程”[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5 钱进强;;试论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我国循环经济2008年发展报告[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08年)[C];2009年

7 王厚亮;;贯彻循环经济理念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合肥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实践[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岑生;;竖立循环经济理念 创建生态示范行业[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诸大建;;在新发展观的平台上认识和发展循环经济[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海峰;马重芳;吴国蔚;陈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纯友;专家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献策[N];安徽日报;2005年

2 ;循环经济:奋力崛起新机遇[N];安徽日报;2005年

3 石中元;初露端倪的循环经济[N];北京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赵庆国;循环经济的圈一定要画圆[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郭军;发展循环经济:理念与立法并举[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鲁潍;“经营环保”与实现“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2年

7 记者 郭文生;天津推行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3年

8 周雁凌 庄家成;山东八项措施力推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4年

9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季昆森;将循环经济的原理渗透到环保工作中[N];中国环境报;2005年

10 记者 原二军;循环经济改变发展模式[N];中国环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黎雪林;我国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评价与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曹旭;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效果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4 冯南平;循环经济的若干运行模式及其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王晶;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模式及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岩;日本循环经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李长友;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泽宇;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与布局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宾;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夏鹏;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3 朴明洵;韩国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合作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王梅凌;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刘青;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隋欣;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建治;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及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8 郑欣;循环经济法制相关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9 高丽丽;循环经济与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潘晨;循环经济推进机制分析及我国策略[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9年



本文编号:1631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631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0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