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劳资关系治理的重新审视

发布时间:2019-03-30 20:25
【摘要】: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的劳资关系治理具有理论话语与现实实践两个层面的重要意义。在新制度、新社会创设的大背景下,这一时期的劳资关系治理实践处在新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再造、社会权力关系的重构以及社会整合与动员机制的生成三条重要线索的交汇点上,表现为资本-劳动、政党-群众、国家-社会三个重要关系维度的再造。同时,这一治理实践也呈现出以生产为基点的源头治理、以工会建设为核心的枢纽治理、以统筹兼顾与多法并举为特色的综合治理三种特质。
[Abstract]:The governance of labor-capital relations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national economic restoration from 1999 to 1952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system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new society, the practice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labor relations in this period is in the reengineering of the social interest struc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power relationship and the formation of social integration and mobilization mechanism represent the reconstruction of capital-labor, political party-masses, and state-society three important relations dimension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ree important cues: capital-labor, political party-masses and state-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this governance practice also presents three characteristics: the source governance based on production, the hub governance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e unions as the core, and the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planning and multi-method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享发展理念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研究”(17JD710008)
【分类号】:F24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君;;全球劳资关系普遍紧张[J];中国商界;2002年04期

2 朱嘉蔚;;大陆台资企业劳资关系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广场;2004年12期

3 郑学敏;郑雨;许佳君;;“民工荒”下的劳资关系新形势与对策——理性地看待“民工荒”[J];江苏科技信息;2005年S1期

4 陈万志;;重视劳资关系支付“和谐成本”[J];群言;2005年05期

5 周道华;;政府与劳资关系的和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课题组;吴德辉;谢丽威;;对四川省劳资关系的现状、走势及对策的调查和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7 王成云;阎红梅;;澳大利亚劳资关系改革的特点及影响[J];改革与战略;2006年04期

8 ;依法协调劳资关系 努力构建和谐宝安[J];红旗文稿;2006年06期

9 阎启义;;构建和谐的民营企业劳资关系[J];红旗文稿;2006年10期

10 胡涤非;;三方博弈下劳资关系发展的制度选择[J];社会科学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国兵;;构建和谐社会新时期背景下的劳资关系[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资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王玉柱;;构建和谐劳动(劳资)关系的机制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郭爱萍;;劳资关系与政府协调作用的若干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少晖;;新合作主义: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整合的目标模式[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家祯;;关于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思考[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7 李萍;罗宁;;国内外劳资关系研究:理论脉络与最新进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8 韩金华;;正确认识劳资关系,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基于《资本论》视角的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铁民;黎元生;;中国构建新型劳资关系的实践[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南煤化集团中原大化公司党委书记 周瑞庆;应重视调协劳资关系[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秦s,

本文编号:2450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450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c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