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利率汇率联动风险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03:17
【摘要】: 20世纪最后十年,金融危机频频爆发于正在实行开放政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中国家。总结历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几乎都与利率汇率联动中的风险失控密切相关。利率作为一国货币的对内价格,汇率作为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与汇率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更重要的是,两者可能同时受更为基本因素(如货币供求等)的作用而发生变化,构成一个复杂的动态反馈系统,形成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在中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过程中,如果对利率汇率联动造成的风险没有全面认识,而未能合理安排利率汇率的开放步骤,一国经济将会剧烈动荡,甚至引发金融危机,严重地威胁到一国的经济安全。基于这样的思路,以我国利率机制和汇率机制的部分失效为现定出发点,深入研究利率汇率联动风险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目前,我国的利率改革和汇率改革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然而,迄今还很少有文献从利率汇率联动的角度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对此进行探讨,那么如何认识利率汇率联动的内在机理?针对现阶段资本账户进一步放开、利率管制逐步解除、汇率形成机制有待完善的过渡时期,我国的利率汇率联动风险处于怎样的形态、如何进行防范?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的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利率汇率联动风险又会处于怎样的形态、防范风险的重点侧重在哪一方面?等等问题都有待研究解决。而本文的任务就是着重对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的研究主线在于:首先探讨利率汇率联动机制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利率汇率的联动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得出了目前我国利率汇率联动中存在风险的结论;然后根据我国的国情构建了利率汇率联动风险预警系统;最后就防范利率汇率联动风险提出政策建议和制度性构想。基于此,本文对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利率汇率联动风险机制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层次展开(相关研究结论和定理所涉及的精确数量关系可参见正文): 1、第一个层次(第二章):从对利率汇率联动风险的表现形式进行刻画入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系统阐述不同制度环境下利率汇率的联动机理。在深入的剖析利率汇率联动风险这一重要概念的过程中,揭示了不论是处于由计划金融向市场金融的转轨期,还是市场经济充分孕育成熟后,利率汇率联动风险始终存在的客观规律。 研究表明:a、利率汇率联动机制与利率汇率政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带有货币当局浓重的主观色彩,而利率汇率联动机制是经济中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而能够为央行制定协调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提供依据。b、利率汇率联动风险首先是一种波动(利率汇率的波动),同时又是波动发展积累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和转化,具有破坏性。c、利率和汇率之间的联动关系可能会因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具体状况,在实践中,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具体分析。我国要借鉴国外的操作实践建立符合国情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 2、第二个层次(第三章):着重研究了转轨体制下我国利率汇率的联动风险机制。从回顾我国利率体制改革和外汇体制改革20年的发展入手,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构建了利率汇率联动关系的检验体系,对转轨体制下我国利率汇率的联动关系进行存在性检验和关联性检验。 研究表明:a、目前我国利率汇率已存在微弱的联动关系,而且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和汇率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利率汇率联动效应日益增强。研究指出,这一过程不但会凸现利率汇率配置资源的高效性,而且会使我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从而得出了联动中存在风险的判断。b、基于转轨期我国已存在利率汇率联动关系的实证分析,就如何防范与监控联动风险提出政策建设。一方面,从提高利率机制与汇率机制的良性互动着手,重点在于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制度建设、放开存贷款利率、加大商业银行改革力度;与此同时,又要采取不可提取准备金制度等措施,强化对短期资本项目的监管。3、第三个层次(第四章与第五章):主要研究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利率汇率的联动风险机制。第四章从预防联动风险的角度着手,通过整理归纳学术界对金融危机或货币危机预警研究的具体实践,确定我国利率汇率联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我国利率汇率联动风险预警系统。第五章从调节联动风险着手,就我国利率汇率联动风险的调控,主要提出包括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体系、建立利率走廊调控模式、设立外汇平准基金在内的三点政策措施和制度性构想。 研究表明:a、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利率汇率联动风险预警指标权重,能较好地实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进而提高联动风险预警管理的有效性。b、实例分析表明,联动风险等级评估的模糊(FCE)评判模型与灰色关联(GCM)评估模型,能够很好地判断风险等级,在实践运用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c、依靠利率走廊来稳定利率,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体系来限制短期资本流动,设立外汇平准基金来调节汇率,则能为有效防范利率汇率联动风险提供一个较好的可选模式。 在本文的主要工作中,所体现的创新之处如下: 1、尝试分析了利率汇率联动机制的内在机理,提出从波动的角度来定义利率汇率联动风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利率汇率联动风险。目前相关的研究对利率汇率联动风险这一重要概念缺少深入的剖析和系统诠释,不但没有深刻认识到联动风险与货币危机、金融危机之间存在某种逻辑上的关联,而且没有深刻认识到联动风险在中国的表现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而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本文认为利率汇率联动风险首先是一种波动(利率汇率的波动),同时又是波动发展积累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和转化。利率汇率联动风险在中国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转轨期利率汇率联动风险和成熟期利率汇率联动风险两个阶段。其中,前者是基于利率机制和汇率机制之间的阻断,以及政府行为的不可预测性而对宏观经济造成的损失,后者是基于利率机制和汇率机制在配置资源的正常运作中受突发外来因素(对冲基金、SARS)冲击,致使宏观经济遭致危害。基于对处于不同阶段的联动风险的分析,相应地制定不同的监控措施,有利于更好地防范联动风险。 2、尝试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构建了利率汇率联动效应的检验体系,具体包括存在性检验和关联度检验两方面。由于自1994年以来的11年间人民币汇率一直固定在8.27左右,而2005年7月深化汇率体制改革至今不过两年半,有关利率汇率联动风险机制的研究还未提上议事日程,仅有的少量研究也尚处于定性阶段,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利率汇率之间联动关系的定量研究还未多见。本文提出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来考察我国利率汇率之间的引导关系,以此判断联动效应的存在性,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来考察我国利率汇率之间的作用幅度,以此判断联动效应的关联性,分析转轨期我国利率汇率的联动关系。基于引导关系和关联度的联动检验方法简单直观,实际应用具有普适性。 3、构建我国利率汇率联动风险评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方法构造联动风险等级评估模型。在中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过程中,货币当局必须高度重视对利率汇率联动风险的监控。然而国内外学术界目前还很少有关于联动风险评估的相关论文。本文的创造性工作在于:a、根据科学、全面、客观和公正等原则,通过对影响我国利率汇率联动风险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合理整合,本文在Blejer、Schummacher(1999)以及Kaminsky(1998)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尝试构建联动风险评估体系;b、引入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利率汇率联动风险预警指标权重。c、考虑到我国利率汇率联动风险等级评估是一个信息不完全的复杂多因素综合决策问题,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联动风险等级评估的模糊(FCE)评估模型与灰色关联(GCM)评估模型。 4、在构建预警系统的基础上,就我国利率汇率联动风险的调控,主要提出三点政策措施和制度性构想:a、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体系;b、建立利率走廊调控模式;c、设立外汇平准基金。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要求我国中央银行具备有效的利率调控手段和汇率调控手段。根据现实的经济环境和制度安排,依靠利率走廊来稳定利率,引入健全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体系来限制短期资本流动,设立外汇平准基金来调节汇率,则能为有效防范利率汇率联动风险提供一个较好的可选模式。 本文的完成历时四年,得益于导师与许多学者的指导与帮助。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论文局限性与可商榷之处在所难免,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在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图文】:

日本政府,年代,美国政府,政府


2Figure 2-11 Yen-Dollar Nominal Exchange Rate由图2-10 可见,,自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日本政府长期债券利率(Japanese government bonds,1图转引自 Goyal R. and R. McKinnon(2003),Japan’s negative risk premium in interest rates: the liquidity trap and fallin bank lending, The Word Economy26,pp3572图转引自 Goyal R. and R. McKinnon(2003),Japan’s negative risk premium in interest rates: the liquidity trap and fallin bank lending

名义汇率,日本政府,年代


33图 2-11 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2Figure 2-11 Yen-Dollar Nominal Exchange Rate由图2-10 可见,自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日本政府长期债券利率(Japanese govern引自 Goyal R. and R. McKinnon(2003),Japan’s negative risk premium in interest rates: the liquidik lending, The Word Economy26,pp357引自 Goyal R. and R. McKinnon(2003),Japan’s negative risk premium in interest rates: the liquidik lending, The Word Economy26,pp357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2.6;F22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石荣;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分析[D];广西大学;2011年

2 高国华;开放经济条件下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互动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黄明恒;中越两国金融深化的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飞;基于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模型的汇率联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房青;远期汇率变动的期限结构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董甜甜;开放进程中我国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4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14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2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