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城市生活垃圾减量与资源化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16:09
【摘要】: 城市生活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增长的今天,生活垃圾的减量与资源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运用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以生活垃圾的物流方向为主线,较为全面地研究了生活垃圾从源头预防到产生直至处理的全过程,分析了在回收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运用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对天津大学校园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管理进行了研究。 1、介绍了生活垃圾的定义、组成以及可回收利用废弃物的种类,并对生活垃圾产生量进行了预测。 2、从产品生产和居民消费角度研究了如何预防废弃物的产生。提出实行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不但可以削减废弃物的产生量,还有利于降低废弃物回收利用难度,体现了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的原则。 3、利用分类-综合评价法分析了可回收废弃物的环境经济价值,为政府规范企业回收行为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废弃物回收市场的供需分析,识别出废弃物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回收产业管理政策进行市场调节提供有效理论支持。进一步的市场均衡分析表明,实行垃圾收费、回收补贴等制度是提高经济人回收和再利用积极性的有效经济手段。 4、通过对天津市居民生活废弃物产生和回收现状的调研,结合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规划思路,并对回收网络的建立和其它运作平台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5、对初步回收后剩余垃圾的处理提出“分类方法、分选工艺和资源化利用方式相结合”的思想。通过分析传统处理方式的局限和不足,提出对回收后的剩余垃圾应采用制备衍生燃料+建筑材料的资源化方法;结合选定的资源化方式以及居民分类意愿,得出应实行源头干湿分类的结论,并据此设计了相应的分选工艺。
【图文】:

分选工艺


3 分选后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和废玻璃是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典型成分,其量高,利用技术成熟,再生产品应用广泛。下文对这几类废物的回收利用形行了分析。3.1 纸类废物的利用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之一,纸及纸板的消费水平已成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93]。造纸工业具有资金技集和规模效益显著的特点,其产业关联度大,较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已拉动林业、农业、机械制造、化工、自动控制、交通、环保、印刷、包装等发展的重要力量,形成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93]。由于造纸工业以、竹、芦苇等原生植物纤维和废纸等再生纤维为原料,可部分替代塑料、钢色金属等不可再生资源,因而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可实环经济的重要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目前,我国纸及纸板的生产量和消

制备工艺


将使RDF热值越低。而且当原料水分含量较低时,成型性较好,RDF棒长且表面光滑。随着水分含量的提高,颗粒强度下降,制备过程中易破碎,成型性变差且表面粗糙。因此经预处理后RDF原料水分含量一般应低于10%。(2) RDF的一般组成由上文可知,在RDF制备时应尽量剔除不可燃物,减少水分。RDF的组成和性质随着地区、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讲,其组成为纸68%、塑料胶片15%、硬塑料2%、木材、橡胶4%、其它物质11%[124]。6.4.2.3 RDF 制备工艺具有良好性能的RDF,其原料要求可燃成分高、水分含量低,以保证较高的热值、成型强度及较佳的燃烧性能,并且灰分含量应较低,以防止RDF 燃烧后产生较多的灰渣量。因此,RDF技术中关键的步骤是垃圾的预处理,即垃圾的破碎、干燥、分选过程。垃圾成分复杂,除了有机物质外,还含有无机物质,金属类物质,选择和研究适合的工艺用于垃圾的预处理是较为关键的。RDF的制备工艺如下图6-3所示[125]。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春;李彦富;董卫江;刘旭;;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发展方向探讨[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7年01期

2 熊文辉,孙水裕;广州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沈伯雄,姚强;垃圾衍生燃料(RDF)技术概述[J];电站系统工程;2002年03期

4 解立平,林伟刚,杨学民,姚建中;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新工艺[J];环境工程;2002年06期

5 秦成,田文栋,肖云汉;中国垃圾可燃组分RDF化的探索[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6 林逢春,王珏;中国废旧电脑产生量预测及对策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07期

7 聂凌鸿,宁正祥;发展我国绿色包装的探讨[J];轻工机械;2004年01期

8 王秀英;;废纸回收利用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06年03期

9 陈盛建,高宏亮,余以雄,陈吉春;垃圾衍生燃料技术及研究现状[J];四川化工;2004年04期

10 张宪生,解强,沈吉敏,厉伟;新型垃圾衍生燃料制备的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曲英;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龙海丽;乌鲁木齐市城市垃圾管理市场化运作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世伟;城市生活废弃物回收链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熊文辉;广州市居民生活垃圾现状分析与分类收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3年

4 蔡叶娟;基于LCA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72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72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d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