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形态规模与活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22:05
【摘要】:描述和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规模和活性之间的关联性,不仅可以判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还可以判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对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文在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描述和检验“古典两分法”和“货币变量中性”等命题,并将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作为描述经济形态之间关联性的基础;其次,通过判断货币变量与产出变量之间的关联,描述货币与产出之间的短期波动模式和长期均衡关系,建立名义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和作用渠道,检验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敏性;第三,通过判断投资对产出的影响来检验投资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联,分析名义经济与实体经济在规模上的相关性;第四,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经验研究,以此作为金融形态和产品形态的关联途径,描述金融市场与产品市场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第五,对价格水平及其波动性在联系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中介作用机制进行检验;最后,我们还将考察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种经济形态在活性上的关联性,来检验价格波动性和产出波动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通过定量分析和描述经济形态规模和活性之间的动态关联机制,我们不仅可以预测和判断经济形态规模之间的相互影响,还可以描述名义和实际经济冲击的传导和作用机制,,为制定经济政策和选择宏观经济调控模式提供决策支持和对策建议。
【图文】:
我国经济形态规模与活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行了刻画和度量,下面我们将主要描述货币供给增长率当中的经济增长率波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Ml增长率叭的GARCH印月)模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值过程):月口月一著乓mt一乓‘乏”,et一,面假设衬1增长率叭服从ARMA(m,n)过程。其中残差序列B,是。ARCH印,q准型的第二部分由条件异方差过程组成(方差方程,序列满足:一p+至盛:几+戈,,htz-,蕊一IJ一1:声>0;盛>o;i·1,二、p:中j>0;j·丸…,q明条件方差不仅依赖过去的条件方差(GARCH项),而且依赖模平方(ARCH项)。图7.2给出了Ml增长率序列中条件异方差的
时间序列当中的趋势成分。定义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序列当中:Cg,二g,一Tg,,众:·二,一介,。图6.1和图6.2给出了月度经济增膨胀率的时间路径,样本范围为1991年1月至2006年3月,数据来民银行统计季报》。琳琳娜娜92949698000204饰戮瞬豁.波动感分丁今一经济增长率-一趋势成处}图‘.1经济增长率及其成分分解32O5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124;F224
本文编号:2673264
【图文】:
我国经济形态规模与活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行了刻画和度量,下面我们将主要描述货币供给增长率当中的经济增长率波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Ml增长率叭的GARCH印月)模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值过程):月口月一著乓mt一乓‘乏”,et一,面假设衬1增长率叭服从ARMA(m,n)过程。其中残差序列B,是。ARCH印,q准型的第二部分由条件异方差过程组成(方差方程,序列满足:一p+至盛:几+戈,,htz-,蕊一IJ一1:声>0;盛>o;i·1,二、p:中j>0;j·丸…,q明条件方差不仅依赖过去的条件方差(GARCH项),而且依赖模平方(ARCH项)。图7.2给出了Ml增长率序列中条件异方差的
时间序列当中的趋势成分。定义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序列当中:Cg,二g,一Tg,,众:·二,一介,。图6.1和图6.2给出了月度经济增膨胀率的时间路径,样本范围为1991年1月至2006年3月,数据来民银行统计季报》。琳琳娜娜92949698000204饰戮瞬豁.波动感分丁今一经济增长率-一趋势成处}图‘.1经济增长率及其成分分解32O5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1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忠;当代经济的“二分法”:基于经济虚拟化的思考[J];财经研究;2005年11期
2 刘金全,崔畅;实际经济与名义经济规模和活性的关联性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刘金全,张海燕;经济增长在险水平、条件波动性与经济增长态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1期
4 刘金全,张鹤;我国经济中“托宾效应”和“反托宾效应”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4年05期
5 陈文玲;论实物经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从崭新的视角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J];管理世界;1998年06期
6 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1年03期
7 刘金全,范剑青;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8 刘树成;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9 刘金全,张鹤;经济增长风险的冲击传导和经济周期波动的“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03年10期
10 陈淮;关于虚拟经济的若干断想[J];金融研究;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2673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73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