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2 01:11
【摘要】:随着非正规就业在全球的迅速增长,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非正规就业已成为劳动力市场重要组成部分。非正规就业不仅仅被称为吸纳劳动力的巨大“海绵”和“蓄水池”,而且因其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缓解就业矛盾的一条现实途径。许多研究中国就业问题的专家已经指出,非正规就业将是未来20多年中国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非正规就业不仅是解决中国严重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而且将是“未来人们选择就业的发展趋势”。 虽然非正规就业在中国也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力,并且在为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缓解城市贫困问题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仍然像ILO专家多次指出的那样,我们至今还未能弄清非正规就业的本质。我们通过分析目前学者们各自的定义,大致总结出非正规就业在形式上是有别于传统的就业形式而且灵活多样,在劳动关系上是不具备确定的法律保障,在所有制方面是以个体、私营为主,生产的规模常常以家庭为单位,在产品的面向对象方面是面对低收入者,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生活。但究竟非正规就业是什么,如何下一个统计学方面的定义,尚未达成一致。 在非正规就业的研究框架、基本理论方面,学术界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范式。为了寻找一条能与非正规就业者自身情况结合比较紧密的理论,本文将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内对非正规就业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借用了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的有关概念提出了城镇中非正规就业者的生存经济理论。 本文在非正规就业研究领域展开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一、比较系统地回顾了非正规就业研究的历史过程,总结了目前非正规就业研究的国际、国内状况。通过对国际、国内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对比工作,指出了非正规就业的概念混乱、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缺乏对我们认识非正规就业所带来的种种困惑。 二、梳理、归纳了已有的非正规就业研究成果,按照劳动经济学的框架对这些理论重新进行了描述。 三、用上海案例对非正规就业者的生产、生存状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对上海非正规就业领域中所获得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 四、在借鉴了ILO提出的非正规就业统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比较科学的中国非正规就业规模的估算方法,并用此方法首次对97年以来的非正规就业数据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本文计算了中国非正规就业的弹性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近年来城镇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弹性也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GDP的增长对城镇非正规就业规模的拉动功能正在逐渐减弱。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241.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建军;;基于城村矛盾对立互倚性的城中村解读[J];城市规划;2012年05期

2 万向东;;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的进入条件与效果[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3 李虹;;当代中国灵活就业现状研究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4 路畅;武建新;;从“断保”现象看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制度[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年12期

5 卢天庆;;非正规就业研究回顾[J];南方论刊;2007年12期

6 张静;;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关键问题和政策建议[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7 唐卫东;;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探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李学军;;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基于目标匹配的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红涛;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收益差异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申利侠;就业促进社区干预机制的独特作用与内在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黄苏萍;东北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非正规就业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袁霓;中国女性非正规就业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5 朱文娟;中国社会保险费的就业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政;非正规就业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赵艳;赣州市城市化建设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3 陶海明;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就业保障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孙芳菲;劳务派遣工社会排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胡雪;促进我国灵活就业的制度环境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6 汤小平;制度、信任与参与[D];吉林大学;2006年

7 任崇强;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能力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8 慕亚芹;小城市非正规就业中低端就业者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韵;促进非正规就业有序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张娜;弹性就业的效应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75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75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1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