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业经营趋势下金融企业的边界选择
发布时间:2020-05-22 16:49
【摘要】: 2008年华尔街两大独立投行转型为银行持股公司,五大投行相继倒闭、出售或是改制,专业化经营的投资银行好像走上了末路;2009年初,美国首家综合化经营的花旗集团面临解体,其曾引以为傲的“金融综合化”模式正式落下帷幕。专业化经营模式和综合化经营模式似乎都走入了困境。而在我国,在混业经营趋势的推动下,我国几乎所有银行都定位为综合性银行,发展战略也高度雷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走向"综合经营"的现实选择,如已经初具雏形的中信、光大、平安等金融集团。这种发展模式是否是我国金融企业的最好选择呢?这引发了笔者对于金融企业组织边界变动、经营模式选择的进一步思考:金融企业边界变动的原因?金融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选择专业化经营还是综合化经营的战略更为适合?能否有其他的组织形式来获取专业化的高效率和综合化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利用企业边界理论和现代金融中介理论构建了金融企业边界选择模型,分析金融企业边界变动的原因。利用现代企业的模块化理论,分析了金融业的模块化本质,在此基础上分析金融企业模块化的边界变动的影响。基于模块化产业组织理论和价值链管理理论,论文试图构建金融企业的模块化生产网络组织,并指出把专业化和综合化经营的优势结合起来构建的模块化网络组织是金融业发展的可行之道。 本文将现代企业能力理论和包括信息不对称、价值增加等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纳入交易费用经济学范式,构建了金融企业边界选择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综合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对交易费用影响。虽然很多金融机构为了追逐范围经济效应而实行综合化经营,但实际上多元化经营虽然带来了交易费用的节省,但组织成本也同时上升,甚至后者上升更快,使得范围经济丧失。而专业化经营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益,突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专业化经营抗周期性风险的能力更低。 结合金融系统的模块化特征,论文认为金融企业的模块化符合金融组织边界变动的费用节约和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原则。模块化为金融企业实行专业化经营,同时又通过网络结构获取范围经济效应提供了一条有利路径。为了获取专业化经营的高效率和综合化经营的范围经济效应,我们建议金融机构可以在纵向专业化基础上,以模块化推进专业化,在专业化基础上构建模块化网络结构,通过网络结构实现范围经济效应。 论文对银行业的模块化网络的生成路径进行了探讨,认为银行业的模块化路径可分为内部价值链模块化和外部价值链模块化。内部价值链模块化路径主要就是银行业务流程模块化。以客户为核心设计流程,将银行价值链的各要素进行模块分解与整合,重构银行业务流程。银行外部价值链模块化路径主要是构建模块化价值网络。银行根据自身的核心能力定位聚焦于特定价值链环节,通过模块化实现专业化战略,并由此形成大量的核心银行和专业化银行,最终结果是模块化的生产网络结构。 最后,论文根据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实际情况,分别对我国大型银行和中型股份制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模块化战略的建议,为我国金融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模式战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操作建议,为我国政府金融改革的战略选择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定位提供一定的战略建议。
【图文】:
“主导”企业的核心型网络
如图 4-1。其中 P 代表处于核心地位的“主导”企业,AF 代表处于依附地位的模块分包企业,,主导企业与依附企业建立长期关系。主导企业并不规定供货商的生产细节,而是规定接口标分包商自己因地制宜地设计。在该组织模式下,核心企业以契约规身的威信监督契约的执行,维护网络组织的运行,在网络组织中发组织模式包括下包制、虚拟组织等形式。分散型企业网络在该组织模式下,成员企业通过契约和社会资本间的活动,围绕特定的任务组建临时性的网络组织,该组织模式包业集群等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32.3;F224
本文编号:2676300
【图文】:
“主导”企业的核心型网络
如图 4-1。其中 P 代表处于核心地位的“主导”企业,AF 代表处于依附地位的模块分包企业,,主导企业与依附企业建立长期关系。主导企业并不规定供货商的生产细节,而是规定接口标分包商自己因地制宜地设计。在该组织模式下,核心企业以契约规身的威信监督契约的执行,维护网络组织的运行,在网络组织中发组织模式包括下包制、虚拟组织等形式。分散型企业网络在该组织模式下,成员企业通过契约和社会资本间的活动,围绕特定的任务组建临时性的网络组织,该组织模式包业集群等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32.3;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锋;关于企业边界——基于交易经济学和分工与专业化理论上的研究评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曾楚宏,吴能全;论模块化思想在现代企业组织中的应用[J];财经科学;2005年04期
3 韩冰洁;再论企业边界——从外包的角度[J];财经科学;2005年01期
4 韵江;刘立;高杰;;企业集团的价值创造与协同效应的实现机制[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4期
5 陆明祥;;金融服务一体化和中国金融业的综合经营[J];金融论坛;2006年07期
6 朱瑞博;;模块生产网络价值创新的整合架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1期
7 林丹明;叶会;解维敏;曾楚宏;;信息技术应用对企业纵向边界的影响——实证研究与讨论[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1期
8 徐宏玲;;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原理、机制及理论挑战[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3期
9 余东华,芮明杰;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与企业边界变动[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0期
10 李海舰,原磊;论无边界企业[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2676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76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