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的动因和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07:05
【摘要】: 自Lang和Stulz(1994)等发现“多元化折价”现象后,大量的学者围绕着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多元化损害企业价值逐步成为理论界的主流观点,多元化亦成为公司财务学领域一大研究热点。我国目前处于新兴加转轨经济的背景下,客观条件与西方发达国家迥异,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因和绩效可能与西方企业有所差异。为此,本文系统地收集整理了2002-2005年A股上市公司的行业收入构成和相关财务数据,借鉴国内外多元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制度背景,就上市公司多元化的动因和绩效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本文按照“观察经济现象,提出问题——文献回顾——制度背景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结论和启示”的逻辑线索来安排总体研究思路和文章内容。在实证研究思路上,运用Hoskisson和Hitt(1990)的“多元化动因——多元化战略——公司绩效”研究范式,首先研究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在弄清多元化损害或提高公司绩效的前提下,根据相关理论研究多元化动因,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全文共七章。 第一章是导论。主要在于提出问题,明确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出本文的改进和创新。 第二章是概念界定和理论文献回顾。首先,对多元化定义进行回顾并根据研究需要进行界定。其次,回顾了多元化理论研究有关的经典成果,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是实证研究文献回顾。首先,回顾了多元化和公司绩效的度量方法。其次,对多元化绩效和动因实证研究的经典文献进行简要的回顾,以了解多元化实证研究的发展和现状。最后,对我国有关多元化研究的进展进行介绍,并提出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四章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制度背景分析。首先,分析了中外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历程,以求对企业多元化经营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制度背景并讨论背景因素对企业多元化动因和绩效的潜在影响。 第五章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首先,对本文的研究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进行介绍,对下文研究中涉及的主要变量进行定义。其次,对研究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六章是多元化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首先,根据制度背景对多元化绩效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假设。其次,采用静态的横截面研究法分析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采用动态的方法分析“逆向因果关系”和多元化绩效的“滞后性”问题。 第七章是多元化动因的研究。首先,根据多元化绩效的研究结果,基于代理理论和过度自信理论,对公司财务特征、公司治理特征与企业多元化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形成假设。其次,运用单变量分析法和Probit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对单变量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八章是本文的结论和启示。首先,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回顾和总结,得出主要的研究结论。其次,提出本文的启示、研究局限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对多元化绩效的研究主要发现:(1)多元化损害公司绩效;(2)多元化程度越高,对公司绩效的损害程度越大;(3)相关多元化不损害公司绩效,不相关多元化损害公司绩效;(4)相关多元化程度与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不相关多元化程度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 在多元化损害公司绩效的前提下,代理理论和过度自信理论对多元化的动因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为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的主要动因,本文基于代理理论和过度自信理论,对多元化扩张行为与公司财务及其公司治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进而分析和推断多元化的主要动因。研究结果表明代理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的主要动因。为寻找管理层和控股股东通过多元化牟取私利的直接证据,本文分析了多元化对公司规模、管理层薪酬、公司经营风险和关联交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是管理层或控股股东牟取私利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篇论文的改进和创新主要体现在: 第一,运用和拓展Hoskisson和Hitt(1990)的“多元化动因——多元化战略——公司绩效”研究范式。本文将多元化动因和绩效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提高了研究的效率,使我们对多元化的研究更深入。此外,本文还对Hoskisson和Hitt的研究范式加以拓展,将企业的内外环境因素考虑进来分析企业的多元化行为,构建了一个更为全面的多元化分析框架,使研究更具全局观。 第二,改进绩效的度量方法。本文吸收Berger和Ofek(1995)超额价值法的思想,对多个传统绩效指标进行调整,以控制行业和年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出度量公司绩效的综合指标。通过以上方法,使得我们对绩效的度量更全面,研究结论更加稳健。 第三,增加多元化的度量维度。本文除了使用度量公司多元化程度的指标,还根据研究需要定义了多元化类型,从总体上区分相关多元化与不相关多元化的动因和绩效差别。 第四,结合静态和动态的视角研究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本文除了从静态的横截面的视角分析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还从动态的历史纵向的视角分析多元化绩效的“逆向因果关系”和“滞后性”问题,从而使得有关多元化绩效的研究结论更稳健。 第五,采用“样本配对法”研究企业多元化动因。本文从动态的视角分析研究期间企业多元化扩张行为,以研究期间“由专业化扩张为多元化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选择研究期间“保持专业化经营的公司”作为配对样本,研究公司财务特征及其公司治理特征与企业多元化扩张行为的关系,进而分析和推断企业多元化动因,避免了已有研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 第六,应用行为财务理论研究多元化的动因和绩效。本文基于代理理论和过度自信理论研究企业多元化的动因,避免了可能存在的“替代解释”问题。另外,在有关多元化绩效的研究中,本文应用“学习理论”(Learning-by-doing,Claessens等,2000b)对多元化与公司绩效的非线性关系进行解释。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72;F276.6;F2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孟丁;;上市方式、多元化动机与公司绩效——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南方经济;2012年08期

2 郭云辉;乔娟;;1998年-2009年多元化战略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孟丁;基于不同上市方式的两类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价值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雪峰;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孙源;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樊洪;企业资本结构、产权性质与多元化[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丹;商业银行贷款多元化的绩效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杜树叶;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玲;商务印书馆电影业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徐璐;上市物流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实证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5 王蕾;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叶雯文;政治关联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投资[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7 王玉红;基于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纳税筹划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唐露茜;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章玮丽;董事会结构、产品多元化程度以及绩效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刘s,

本文编号:2691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91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2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