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房地产经济周期的微观解释:行为经济学方法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14:27
【摘要】:房地产市场周期性的剧烈波动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因此,“是什么推动了房地产市场周期性的剧烈波动?”也就成为了房地产研究的核心问题(Mankiw Weil 1992)。最初,人们是从房地产建设周期和房地产信贷这两个角度来解释这一剧烈波动。随后,人们开始从经济基本面和理性预期这两个路向来探索波动的根源。但这些方法所能解释的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同现实中的波动依然相距甚远。 行为经济学的出现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路向。它指出经济学问题的解决应当回到经济学最本源的地方,这个本源就是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人,确切的说是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行为经济学起源于对金融市场中“异象”的反思,并且迄今为止它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金融学。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着特殊的原因:金融市场的瞬息万变的性质,使得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完全暴露出来,而在经济学的其它领域,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还被淹没在经济变量的联系和运动之中。 在本质上,房地产市场是一个资产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同样存在诸多“异象”,可是这些“异象”要么没有进入传统经济学的视野,要么被对于“理性人”的假设消解掉了。但是,前面的几种解释方法的局限使我们必须反思:它们的前提即“理性人”和“有效市场”的假设是否就存在问题?这是本文研究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本文试图在行为经济学的路向上为房地产经济周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释。 本文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说明本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创新点,并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详细分析了对房地产经济周期进行解释的各种理论,指出它们的局限性;第三章引入行为经济学,集中说明行为经济学的框架和内容;第四章开始对房地产的微观主体的决策过程进行考察,着眼于他们决策过程是否存在违背理性的各种偏误;第五章以估价师为例,对房地产专业人员的决定制定过程进行分析,这个分析同时为第四章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佐证;第六章深入到微观主体的谈判过程,分析决策偏误在谈判过程中会有哪些表现和发展。第七章考察了房地产微观主体的决策偏误从个体层面向群体层面的过渡,分析了微观主体决策偏误在市场层面的展开过程,最终对房地产周期的总过程进行全面解释。第八章为房地产经济周期的行为机制提供了一个模型分析。第九章对上海房地产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受数据的限制,这个实证研究不能进行标准的计量检验,只能提供诸多数量化证据。第十章提供了通过心理学实验和问卷调查对上海房地产市场个体参与者的行为进行了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293.3
【图文】:

时间价值,函数,房子,时差


对过去愈是如此。人们对时间的评价同人们对收益和损失的评价颇为相似,但是我们还不能将过去的时差和未来的时差进行比较。这样,我们也可以画出关于时间的前景理论价值函数,见图4一3。图4一3时间的不一致性:前最理论的时间价值函数第三节房市中的情感:失调粉饰和控制幻觉前面两部分对于处在房地产市场上的人们在消息的感知、加工和评判中表现出的弱点的讨论是基于心理因素完成的。一、认知失调。一个人准备进行房产投资,经过反复的挑选,最终发现自己同时看重了两套房子A和B,这两套房子难分优劣.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依然如此,他最终在惴惴不安中选择了A.但是,5个月后,他发现如果购买了B,可以多赚5万元,他这个时候会怎么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方;左思蓓;;行为经济:创新的机会与捷径——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凯平博士访谈[J];新资本;2006年06期

2 黄晴;经济学向心理学靠拢[J];河南税务;2001年06期

3 周星,林清胜;交叉学科研究的典范: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J];经济学家;2004年03期

4 张皓然;Oliver Broudy;万敏;;六大致富新法则[J];发现;2007年07期

5 高俊峰;;体验经济——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14期

6 晋津;;房地产市场中的行为经济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24期

7 刘思伽;;给所有司机的一面镜子[J];新经济杂志;2009年03期

8 梁小民;;引导你做出更好的选择[J];资本市场;2010年02期

9 ;简单适用的营销技巧[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17期

10 田芳;周栩;;行为经济学在房地产营销中的应用[J];上海房地;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建;;行为经济学与行为法经济学:一个简单介绍[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2 马涛;;行为经济学对传统主流经济学的挑战[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刘文彬;;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对管理学研究的影响[A];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涛;周佩玲;汪秉宏;杨春霞;蔡世民;;元胞自动机用于金融市场建模[A];全国复杂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5 王玮玮;;“蚁族”产生之行为经济学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吴鹏;;习惯、偏好与效用[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贺京同;张战平;;农民增收:关键在于改善农民在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基于行为经济学模型的农民增收难问题的根源分析[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肖媛;;行为经济视野下的医疗情景消费机理研究[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9 周艳艳;沈模卫;郑晓洁;;延迟强化条件下不同时相海洛因戒除者的冲动性特征[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欧阳国华;;POWER及其比较优势规律:行为和制度产生的微观机理分析——基于量子力学的行为经济学诠释[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占刚;“非理性”:行为经济学的独特魅力[N];经济参考报;2010年

2 陈志武/文;希勒教授对行为经济学的探究[N];经济观察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田晓玲;行为经济学“助推”正确选择[N];文汇报;2009年

4 陈宇峰;回到拓疆时代的行为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7年

5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行为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新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梁小民;公正出效率[N];人民日报;2003年

7 实习记者 赵瑾;行为经济学大师希勒和他的六大金融“幻想”[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8 梁怡;行为经济学另辟新路会否引来经济学革命[N];上海证券报;2007年

9 胡希宁 鲍永升 薛世斌;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授予心理学家?[N];学习时报;2003年

10 经济学家 梁小民;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非理性行为[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涛;房地产经济周期的微观解释:行为经济学方法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姚涛;行为税收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张学军;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唐文金;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李素文;基于行为经济学的法经济学效用函数建构[D];湖南大学;2009年

6 张耿;转型期中国经济波动的福利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黎仁华;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分析判定及其审计策略[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朱金叶;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哲学思考[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李黔川;“非理性”投资决策的行为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10 盛敏;我国保险消费选择行为的经济分析及实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干生;关于环境的行为经济学分析[D];新疆大学;2004年

2 解平;应届毕业生择业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于艳飞;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人选择——行为经济学带来的挑战[D];吉林大学;2004年

4 刘国华;行为经济学的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郎利锋;行为经济学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6 张媛;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张宝兰;超越理性假设[D];厦门大学;2006年

8 庄严;个人所得税制度与纳税人申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9 侯健;产业政策稳定性与企业理性决策相关性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刘宪;退耕还林中农户经济活动的行为经济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45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45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2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