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农民工消费及其对市民化进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24 05:52
   中国经济增长已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走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战略转型期,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和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2.6亿农民工的消费能力对于扩大总体消费,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了解农民工消费状况,改善农民工消费预期、提高农民工消费能力,破解农民工消费问题,不仅是扩内需保增长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战略选择,也是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城镇化步伐的强劲动力。虽然农民工消费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学界的关注。但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和成果,目前以问题研究、定性研究居多,关于农民工消费水平、消费预期以及消费支出现状与影响因素等定量研究明显欠缺,农民工消费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关联关系、作用机理以及对市民化进程的影响效应,还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本论文对全国28省市1860位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与计量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农民工消费能力、消费预期、消费环境以及消费结构。运用现代消费理论、城市化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以及计量经济学等方法,以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剖析了消费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作用机理,总结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消费差异,提炼出了影响差异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扩大农民工消费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具体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1.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和推助器,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也推进了人口城镇化,而农民工市民化是人口城镇化的主要表现,根据传导机理作用,消费需求促进了农民工市民化。2.消费作为一个交流体系,可以发挥其社会阶层的区分功能。农民工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消费意识、消费方式,以不断接近城市居民的消费产品链,形成符合城市居民身份的符号语言和编码,与城市居民可以进行无障碍沟通与交流,从而获得消费领域的市民身份认同,实现市民化。3.农民工目前的消费水平比较低,消费预期不乐观,消费结构多以“温饱型”为主,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对市场依赖度较低,消费模式低级化。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在消费结构上具有“发展型”“享受型”的示范作用,有“休闲消费”、“数字消费”、“投资消费”等消费示范表现。基于此,文章用主成分分析法,归纳提炼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消费差异的八大影响因子。4.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消费差异的八大影响因子聚类组合的基础上,得出农民工消费的三大主要约束条件为:经济约束、社会约束、个人约束。以农民工工资收入为主的制约性因素是影响农民工消费能力的基本因素,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主的社会约束条件是影响农民工消费预期的重要因素,以个人社会人口学为特征的个人因素是影响农民工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的主要因素。三要素共同制约和影响了农民工消费能力、消费预期、消费环境和消费习惯。5.消费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有重要影响作用。本论文基于修订的C-D函数模型对2011年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效应进行了截面数据的测度,发现:基于消费领域下的农民工市民化率只有47.2%。这一结果显示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效应并不乐观,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市化率49.95%低了近三个百分点。但该结果没有超出其他学者测度的结果范畴,与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现状事实基本吻合,与理论分析也相一致。因此,该结果验证了我们的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也说明了测度结果的可靠性。6.文章运用VAR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 1978-2010年时间序列下消费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动态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消费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有较大影响力;城乡消费差距的缩小对农民工市民化率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长期的正向拉动效应比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对农民工市民化率有正负双重效应,短期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呈负向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向效应逐渐显著。7.本论文提出了以提升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四位一体的收入体系,提高农民工消费能力;以加快构建和完善涵盖农民工的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农民工的消费预期;积极引导和教育,改善农民工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以完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制度环境、市场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消费环境,加快农民工城市融入;加快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机制创新,从消费领域加快农民工向城市居民的转化等政策建议。本论文基于“机理分析-建模测评-政策选择”的研究思路,通过对解析农民工消费对促进市民化的内在机理,探索影响农民工消费影响因素,建立农民工消费的截面消费函数并进行实证检验,测评了消费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效应,提出扩大农民工消费需求、深度市民化的系列政策。尽管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希望能对扩大农民工消费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323.8;F299.2
【部分图文】:

市民化,农民工


成为城市人口逦当前我国人口城镇化的实质就是使流动人口尽快适应城镇逡逑生活,成为城镇人口,这与农民工市民化在内涵上非常一致,因此,在人口变化逡逑系统层面上,农民工市民化与城市化系统完成了无缝对接。如图3_1:逡逑农村邋一逡逑城乡结合部—广、\逡逑^邋A民\工逡逑城栜区—( ̄ ̄ ̄p逦_V逦|邋农村人口向城逡逑I邋々心y邋I邋丁市流动逡逑V_^逡逑图3-1城市化系统与农民工市民化演进的对接耦合图逡逑市民化的本质涵义则是指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可与市民一样,享受逡逑54逡逑

市民化,农民工,机理


而当城镇化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或者说进入市民化阶段时,消费率会随着逡逑城镇化发展而增长。因此,本文把我国的城市化、市民化以及农民工消费率三者逡逑关系用简图表75出来,如图3-2。逡逑在A点,属于城镇化初期阶段,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低,基本属于“离农不离逡逑乡”,在农村或是在当地从事非农产业,吃、住都在家里或是家的附近,虽然市民逡逑化程度低,消费水平低,但是农民工的基本生活质量可以得到保障,而且可以照逡逑顾家中,消费心理保持乐观态度。逡逑在A到B点之间,我国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数千万农民工在没有任何形逡逑式的政府补贴特别是在没有教育与培训方面的补贴的条件下,冲破种种政策限制,逡逑进入了城市劳动力市场,并通过参与贸易品的生产而融入了国际市场。而在这一逡逑阶段里

市民化,城镇化,农民工,厘清


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如道路、场址、公共设施、医疗、教育和服务等,而这些逡逑又进一步增加了该地区的产业投资和人口等资源聚集的竞争力,在良性循环下,逡逑从而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如下图3-4。逡逑,逦逡逑i逦1逡逑…邋<邋产业结构丨周整逡逑逦f逦t逦邋亨逡逑“前向”关联邋j逦“后项”关联逦1逦工|逡逑I逦逦!逦逦J逦1卜」\业;逡逑公司对工业I提供注解和邋 ̄ ̄1逦^邋I逡逑服务的地方增长逦|逦t逡逑I逦”逦—逦__邋一 邋I逡逑公司对工业A输出产品的逦|附S膊担ㄎぁ⑿掊义希卞卫玫胤皆龀ゅ卫怼嬍盏龋┑胤皆龀ゅ蜰逡逑逦逦逦——::二—^--胃-逦邋__逦邋邋*逡逑专业化经济活动的I技术型劳动地力'时政收q邋“逡逑和创新_逦长逦他「业和#的地力增n入|:涨逦城逡逑—厂i—:-邋逦T逦:邋逦f逦...:邋J邋镇逡逑i累积效为社会、文^发展提供?w的一乘数效应邋化逡逑I逦-逦更好的《础设施逦发展?础设施邋<逦j逡逑'逦逦逦;言逦逡逑jrn邋rn邋r-邋 ̄ ̄|! ̄ ̄邋rn'邋i逡逑?体宪?形成逦m逦:,逦'逡逑i逦*逡逑I1逦邋逦1逦J邋逦邋1逦邋—邋_逦深逡逑1逦rr.逦邋:度逡逑—1邋?邋 ̄— ̄逦^邋—邋—邋—.—邋—邋1邋-—i邋城逡逑城镇用地规梭逦萁他要素规栈■邋Aummi-t,邋|邋m逡逑、扩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玲;;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水平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12年04期

2 栾贵勤;孟伟;周雯瑜;;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社会效应[J];农村经济;2012年08期

3 曹新;;扩大消费需求问题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2年04期

4 张永红;;新生代农民工休闲消费的困境与解困[J];求实;2012年02期

5 方学军;;农民工精神文化消费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2011年10期

6 刘伟;;基于WLS的中国农民工消费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13期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侯云春;韩俊;蒋省三;何宇鹏;金三林;;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总体态势与战略取向[J];改革;2011年05期

8 蔡f ;;农民工市民化与新消费者的成长[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黄范章;;推行“财产性收入”大众化 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2期

10 张建丽;李雪铭;张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与空间分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2825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25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e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