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机理及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9 11:32
21世纪是城市群主导经济发展的世纪。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决定未来世界竞争格局。城市群的作用大小是通过衡量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在国家中的作用,产业体系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来体现的。纵观美国纽约城市群、日本东京城市群等世界主要城市群,其产业结构呈现出服务业成为中心城市主导产业,同时都市型工业取代中心城市的传统制造业,城市群的不同城市形成不同产业特色和职能分工,进而形成整体的强大竞争力。与世界主要城市群相比,我国城市群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城市群内各城市产业结构趋同,城市群资源不能有效整合,资源配置效率低。城市群产业结构是否优化、产业布局是否合理、产业国际竞争力高低关系到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强弱。构建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是解决城市群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群产业国际竞争力,应对国内外日趋激烈竞争的有效途径。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2008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现代产业...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现代产业体系的三业模型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是世界和中国经济力量的总体表现。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更深的影响世界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发展,同时这些企业也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从图4一1可以看出,除了日本等少数一些国家外,不同国家全球500强企业的总体营业收入在逐年增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己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8000000.007000000.006000000.005000000.004000000.003000000.002000000.001000000.00 0.00口口 ...二二日 日---...-二 二 ......-...……… … 200120022003.美国.日本口英国2004口德国口法国 20052006.中国图4一 12001一2006年六个国家世界500强企业总营业收入单位:百万美元
武汉理_!:大学博十学位论文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的总营业收入同年世界和中国的GDP联系紧密,如图4一2所示。选取500强企业总营业收入与同年GDP的比例作为衡量指标,从图4一2中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06年世界的衡量指标基本维持在40%,而同一时期中国的衡量指标从60%上升到80%。这表明中国500强在中国经济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决定了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强弱。 0.8 0.6 0.4 0.2一一产冲‘~一一 444一一一一一一产一 一 !!!!!...~~~一一.一一._一一~一一一月卜一一一-一刁卜一 一....… …2001 20022003-叫.-中国 200420052006~..响一世界图4一 22001一2006年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总营业收入与同年世界和中国GDP的比例2003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只有11家,2007年进入世界500强的有30家,其中中国内地新增加了11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500强的中国企业国家竞争力现状及发展研究[J]. 胡树华,李荣. 改革与战略. 2009(03)
[2]产业联动网络及其形成演进机制研究[J]. 刘钊,马军海.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8(06)
[3]我国区域企业规模化发展能力评价[J]. 胡树华,张冀新,李荣. 中国科技论坛. 2008(09)
[4]基于产业融合的企业战略创新[J]. 胡树华,张冀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08)
[5]我国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障碍及路径选择[J]. 胡树华,张冀新. 管理现代化. 2008(04)
[6]城乡统筹中产业互动研究[J]. 任迎伟,胡国平. 中国工业经济. 2008(08)
[7]城市经济圈产业整合的条件和路径——以合肥经济圈为例[J]. 蒋晓岚,孔令刚. 中国科技论坛. 2008(07)
[8]产业融合:信息化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J]. 马健. 华东经济管理. 2008(02)
[9]产业网络组织及其分类研究[J]. 张丹宁,唐晓华. 中国工业经济. 2008(02)
[10]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 程大中. 经济研究. 2008(01)
博士论文
[1]产品—产业—区域创新的路径模式研究[D]. 牟仁艳.武汉理工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产业综合实力评价及500强的实证研究[D]. 李荣.武汉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26286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现代产业体系的三业模型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是世界和中国经济力量的总体表现。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更深的影响世界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发展,同时这些企业也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从图4一1可以看出,除了日本等少数一些国家外,不同国家全球500强企业的总体营业收入在逐年增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己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8000000.007000000.006000000.005000000.004000000.003000000.002000000.001000000.00 0.00口口 ...二二日 日---...-二 二 ......-...……… … 200120022003.美国.日本口英国2004口德国口法国 20052006.中国图4一 12001一2006年六个国家世界500强企业总营业收入单位:百万美元
武汉理_!:大学博十学位论文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的总营业收入同年世界和中国的GDP联系紧密,如图4一2所示。选取500强企业总营业收入与同年GDP的比例作为衡量指标,从图4一2中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06年世界的衡量指标基本维持在40%,而同一时期中国的衡量指标从60%上升到80%。这表明中国500强在中国经济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决定了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强弱。 0.8 0.6 0.4 0.2一一产冲‘~一一 444一一一一一一产一 一 !!!!!...~~~一一.一一._一一~一一一月卜一一一-一刁卜一 一....… …2001 20022003-叫.-中国 200420052006~..响一世界图4一 22001一2006年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总营业收入与同年世界和中国GDP的比例2003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只有11家,2007年进入世界500强的有30家,其中中国内地新增加了11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500强的中国企业国家竞争力现状及发展研究[J]. 胡树华,李荣. 改革与战略. 2009(03)
[2]产业联动网络及其形成演进机制研究[J]. 刘钊,马军海.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8(06)
[3]我国区域企业规模化发展能力评价[J]. 胡树华,张冀新,李荣. 中国科技论坛. 2008(09)
[4]基于产业融合的企业战略创新[J]. 胡树华,张冀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08)
[5]我国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障碍及路径选择[J]. 胡树华,张冀新. 管理现代化. 2008(04)
[6]城乡统筹中产业互动研究[J]. 任迎伟,胡国平. 中国工业经济. 2008(08)
[7]城市经济圈产业整合的条件和路径——以合肥经济圈为例[J]. 蒋晓岚,孔令刚. 中国科技论坛. 2008(07)
[8]产业融合:信息化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J]. 马健. 华东经济管理. 2008(02)
[9]产业网络组织及其分类研究[J]. 张丹宁,唐晓华. 中国工业经济. 2008(02)
[10]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 程大中. 经济研究. 2008(01)
博士论文
[1]产品—产业—区域创新的路径模式研究[D]. 牟仁艳.武汉理工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产业综合实力评价及500强的实证研究[D]. 李荣.武汉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26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42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