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1 18:44
  近年来,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推动人类社会整体步入数字经济时代,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又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造成了巨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期在需求侧稳定当期经济的同时,在供给侧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因此实现新基建的高效开展,充分释放其对国民经济的赋能作用,就成为我国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型基础设施不过是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最新表现形式,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体,它既从属于人类社会的一般生产条件,也具有技术内核的高新性与提供方式的创新性,是社会矛盾运动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全新产物。全要素生产率虽是源自于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范畴,但也因其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而成为衡量投入——产出效率的有效指标。全要素生产率在本质上可以视作一种全要素的劳动生产率,在它价格之间的技术关系背后蕴含有投入与产出的价值关系,从而凭借“价格”这一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桥梁和纽带,改进了劳动生产率的表现形式,因而成为一种更加全面、更为科学的劳动生产率。按照“七大领域”说(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可以将新基建划分...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述评
        1.2.1 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方法及测度综述
        1.2.2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内涵与作用综述
        1.2.3 新基建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
        2.1.2 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
        2.1.3 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2.2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2.2.1 理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逻辑
        2.2.2 理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逻辑
        2.2.3 理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逻辑
    2.3 全要素生产率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2.3.1 正确把握全要素生产率的本质内涵
        2.3.2 全要素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内在联系
第3章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新基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
        3.1.1 信息新基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3.1.2 交通新基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3.1.3 能源新基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3.2 新基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抑制作用
        3.2.1 新基建过程本身可能出现低效率情况
        3.2.2 新基建发挥作用具有一定滞后性
        3.2.3 新基建的开展兼顾了公平与效率
    3.3 新基建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其他特征
        3.3.1 新基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时空差异
        3.3.2 新基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网络效应
        3.3.3 新基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出互为因果特征
第4章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趋势分析
    4.1 新基建的测度及趋势分析
        4.1.1 新基建的测度方法
        4.1.2 新基建的演变趋势分析
    4.2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趋势分析
        4.2.1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
        4.2.2 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分析
    4.3 新基建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分析
第5章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与数据说明
        5.1.1 计量模型构建
        5.1.2 变量设定与数据说明
    5.2 实证结果分析
        5.2.1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5.2.2 时空异质性分析
        5.2.3 门槛效应分析
    5.3 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
        5.3.1 内生性处理
        5.3.2 稳健性检验
第6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本文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905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905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e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