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基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问题

发布时间:2017-09-06 17:22

  本文关键词:基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青海省 状态空间法 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 新型城镇化


【摘要】:依据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理论,从人口城镇化、资源城镇化、环境城镇化3个方面构建青海省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和熵值法对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分析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1)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资源环境领域;(2)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综合承载状况理想值与现实值差距大;(3)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内部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大。因此,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对策有5个:(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提升居民收入;(3)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提升环境承载力;(4)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资源承载力;(5)平衡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关键词】青海省 状态空间法 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 新型城镇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5BJY003) 青海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编号:2016-ZJ-605)
【分类号】:F299.27;C924.2
【正文快照】: 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力[1]。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所以新型城镇化是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高效发展的多元演变过程[2],区域人口资源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清泉;;新会县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同升;;西部大开发中陕西省重点开发区域与优先发展项目选择[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吕燕平;;培育特色文态,凝聚贵安新区“文化之魂”[A];“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精神高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阳红;我国重点开发区域的基本特征及分类政策重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2 记者 俞永均;重点开发区域引爆新一轮开放浪潮[N];宁波日报;2013年

3 记者 俞永均;重点开发区域产业蓝图绘就[N];宁波日报;2014年

4 记者 许晗星;潮州划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域[N];潮州日报;2011年

5 ;呼包鄂榆地区被列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域[N];榆林日报;2011年

6 记者 李丹丹;昆明8县区划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N];昆明日报;2014年

7 记者 邓少华 俞永均;发挥重点开发区域龙头引擎作用 努力走出一条创新转型发展之路[N];宁波日报;2013年

8 记者 王贤俊;凝聚机遇“正能量” 开启发展“加速度”[N];马鞍山日报;2012年

9 严志亮;市发改委机关干部着力创新工作方式[N];金华日报;2007年

10 特约记者 陈应国;祥云县财富工业园区重点开发区域初具规模[N];大理日报(汉);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健杰;长吉重点开发区域产业与城镇体系优化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804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804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6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